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한국어 | 日本語
2020年11月1日 14時10分
Share:
新東方赴港二次上市,OMO如何助大象起舞?
新東方二次上市,打新之前你應該瞭解這些

香港, 2020年11月1日 - (亞太商訊) - 自去年11月26日阿裡巴巴回港二次上市以來,中概股掀起了一股二次上市的潮流。阿裡巴巴之後,京東、網易、中通快遞等優質中概股加速回流,百度、攜程、新東方等公司亦在路上。這批“流落”海外的核心資產終於給了香港和內地投資者以分享發展紅利的機會。

10月23日晚,新東方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即將成為第一家回港上市的教育集團。這家中國最為老牌的教育集團,率先赴港二次上市,一如當年它率先登陸紐交所,始終走在行業發展的最前線。

接下來,我們從新東方的招股書出發,分析其基本面和投資價值。

一 新東方如何成為新東方?
新東方成立於1993年,至今27年的歷史,我們認為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1993~2003年,從創立到成為留學服務的絕對第一。從上世紀80年代起,國家迎來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中國的各行各業,教育行業也不例外。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留學模式從主要由公派為主,逐漸向自費留學轉換。中國留學人數呈現爆發性的增長,留學培訓市場異常火爆。新東方抓住了這一波行業的紅利,公司經過十年的發展,成為留學語言培訓界的龍頭。

2004~2015年,留學市場格局已定,戰略重心向K12課後輔導轉移。2004年,新東方成立泡泡少兒,開始進入K12課外輔導領域,致力於為3至12歲的少年兒童提供全學科一站式的教育服務,2008年,新東方宣佈成立優能中學,為12歲至18歲的初高中學生提供全方位的課外輔導服務。通過泡泡少兒和優能中學全面佈局K12,新東方抓住了K12課後輔導爆發的風口,並迅速成為K12培訓領域的巨頭。

2016年~現在,K12線下培訓與線上教育齊頭並進。線上教育成為新風口,早在2005年新東方就成立了專業的線上教育網站新東方線上,並推出考研公共課全科輔導。此後,陸續將主營業務擴展至英語、考研、留學考試等。2019年,新東方大力推廣OMO模式,初步建立以“OMO教育平臺+純線上教育平臺”的“雙平臺戰略”,以實現線下與線上業務的深度融合。

縱觀新東方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濃縮了近三十年中國教育的變遷。截至2020年5月31日止財政年度,按總計淨營收以及學校及學習中心網路計,新東方是中國最大的民辦教育服務提供者。

經過27年的發展,新東方成為了一個涵蓋留學服務、K12課後輔導、線上教育、成人語言培訓、教材研發出版等在內的全方位教育集團。

二 新東方的核心競爭力
新東方的幾次成功“轉身”,是令其時至今日仍活躍在民辦教育之巔的原因之一。當然,這只是結果,細究其原因,我們想要知道的是,新東方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是什麼令這家最老牌的培訓機構“老而彌堅”?

結合公司的發展歷程,我們認為,除一以貫之的對教育本質的堅守外,新東方主要有三大核心競爭力:品牌優勢、人才優勢和管理優勢。

1 品牌優勢
品牌可以說是一個教育機構最為寶貴的素質。在上世紀90年代的“留學潮”中國,新東方憑藉先發優勢和優質服務迅速成長為留學輔導的No.1,樹立了民辦教育的“國民”品牌。2018年至2020年,新東方連續三年獲Brand Finance認可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商業服務品牌50強」,也是中國唯一一家上榜的教育公司,足可印證其品牌價值。

強大的品牌力是迅速獲取用戶信賴、建立用戶連接的保障。新東方不斷佈局新的領域,如K12、小語種、線上教育等等,乃至於形成今日的教育“航母”,得益於強大的品牌。

2 人才優勢
其次是人才優勢,再強大的體系架構也離不開人。新東方被稱為教育界的“黃埔軍校”,羅永浩、徐小平、張近東、沙雲龍等都出自於新東方,新東方可謂是海納百川,群賢畢至之所。

新東方對人才的吸引力一方面來自于其完善的培訓系統和職業發展計畫,另一方面則歸功於有競爭力及激勵性的薪酬待遇。新東方崇尚名師,但不依賴于名師,這是因為其本身就具有強大的名師培訓體系和成長土壤。

3 管理優勢
以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為代表的管理團隊,在民辦教育行業有著豐富的經驗。在對公司的管理上,新東方也崇尚“民主”原則,不搞“一言堂”,群策群力使得公司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避開了很多坑。

新東方的民主管理並不是各說各的,而是基於一個統一的價值觀,即以客戶最高利益為原則。在一個統一的價值觀下,公司的決策才能不因個人好惡、個人利益而動搖。

當然,在這三個核心競爭力以外,新東方還衍生出諸多競爭優勢,它們共同構成了新東方長盛不衰的基石。

三 OMO戰略加速推進
OMO,即Online-Merge-Offline,意為線上和線下的深度融合。這個概念並不算是個新概念,早期的雙師教育就可看做是一種OMO模式。

今年9月,新東方首次對外公開了其最新發展戰略:“雙平臺、雙引擎、雙支援。”這裡的雙平臺就指的是OMO教育平臺和純線上教育平臺,可見OMO教育的戰略地位之高。新東方作為OMO模式的先行者,還為其賦予了更多的含義,實際上相當於OMO 2.0。

以往,線上線下融合僅限於某一個環節,如把線下機構的行銷放線上上,或是將教學中的課前預習、課後輔導等放線上上。新東方的OMO模式則是深入從行銷到交易到教學,乃至於教師培訓、家長互動等各個環節。基於大資料分析和人工智慧的OMO系統,可以提高教學品質,優化學習體驗,提升運營效率。

今年的疫情中,線下培訓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衝擊,新東方堅定推行OMO模式,有效對沖了線下需求萎縮的衝擊。最新的FY2021Q1財報中,新東方投入了3900萬美元用以改善和維護OMO生態系統,在大約20個城市推出了OMO課程,使其業務在疫情後快速復蘇。

可以說,新東方的OMO模式已經基本跑通,可以預見,接下來OMO模式將被應用於更多的城市,為後疫情時代的招生人數增長提供增量。

四 穩健的財務狀況
截至2020年5月31日,新東方在全國91個城市經營了104所學校、1361個學習中心及12個書店,以及線上學習平臺,學生人次累計超過5540萬人。作為教培行業的龍頭,新東方近幾個財務年度營收保持了穩定增長,營收由FY2018的24.47億美元增至FY2020的35.79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0.9%。毛利亦隨公司規模穩健增長,毛利率穩定在50%以上。

公司盈利能力突出,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由FY2018的2.96億美元增至FY2020的4.13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8.1%。FY2020年歸母淨利潤較前一年大幅提升73.6%。

穩健的營收、穩定的盈利,以及新東方OMO模式和線上業務,令新東方在疫情之中保持了整體的業績穩定。截至2020年8月31日止三個月的營收規模為9.86億美元,相比於去年同期略有減少,主要是因為海外備考業務受海外疫情影響。實際上,公司K-12 AST的學生人次已經在該季度出現兩位數增長,反映出公司正從疫情的影響快速恢復。

尾聲
2019年至今,新東方股價上漲了兩倍有餘,新東方在原有的業務之外不斷地擴寬自己的邊界。事實證明,“大象”也能起舞。

招股書顯示,新東方此次募資最重要的作用是用於持續創新及技術投資以及改善OMO系統,可見OMO的戰略地位。二次上市,對於新東方而言,仿佛再次啟程,而OMO就是再次起舞的助推引擎。(以上僅為作者個人觀點)





Topic: Press release summary Sectors: Daily Finance, Daily News, Education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Latest Press Releases
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合併新進展 協同效應位居行業第一  
Nov 24, 2024 18:10 HKT/SGT
Daeshin MC Co., Ltd. 推出清潔解決方案 從工業現場到公共設施營造宜人的室內環境  
Nov 24, 2024 08:00 HKT/SGT
達豐設備服務有限公司 公佈2024/25中期業績  
Nov 22, 2024 19:18 HKT/SGT
透雲生物萊茵衣藻獲國家衛健委新用途許可  
Nov 22, 2024 14:42 HKT/SGT
雅各臣公佈二零二五財年中期業績 持續經營業務溢利飈升44.2%  
Nov 22, 2024 10:00 HKT/SGT
每個人都需要一場《破-地獄》- 當我們談論死亡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Nov 20, 2024 22:16 HKT/SGT
「Yahoo Finance Invest Asia 2024:投資變革與突破 - 開創嶄新視野」盛大舉行  
Nov 20, 2024 19:56 HKT/SGT
愛康醫療三度榮膺北京市科技一等獎 推動髖關節發育不良診療技術革新  
Nov 20, 2024 19:35 HKT/SGT
第14屆「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圓滿結束  
Nov 19, 2024 22:16 HKT/SGT
健倍苗苗公佈二零二五財年中期業績 純利飆升53.4%至95.9百萬港元  
Nov 19, 2024 20:39 HKT/SGT
更多新聞發布 >>
 Events:
More events >>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Home | About us | Services | Partners | Events | Login | Contact us | Cookies Policy | Privacy Policy | Disclaimer | Terms of Use | RSS
US: +1 214 890 4418 | China: +86 181 2376 3721 | Hong Kong: +852 8192 4922 | Singapore: +65 6549 7068 | Tokyo: +81 3 6859 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