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한국어 | 日本語
2024年3月28日 16時45分
Share:
东软教育:内生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赋能打开长远增长空间

香港, 2024年3月28日 - (亚太商讯) - 回顾近三年的中国教育行业,在“双减”政策情绪压制下,整个迎来至暗时刻,经历了深度生态重构,二级市场各细分板块估值跳水,高教板块也曾遭遇错杀。

刚结束不久的两会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释放了显见的积极信号。如今教育政策暖风频吹,导向日趋明朗,板块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基调已基本确定,行业龙头东软教育(09616.HK)的业绩成长性与确定性也得到验证。

2023年,东软教育收入和利润都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新高。全年实现收入约18.0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6.6%。其中,全日制学历高等教育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4.0%,教育资源输出及继续教育服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3%及8.3%。毛利约8.65亿元,同比增长29.7%;归母利润约4.30亿元,同比增长11.5%。

取得这样不俗的成绩,东软教育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

产教融合多点开花  “一体两翼”业务增长稳健

近年来,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产教融合。

2023 年 6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8 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 年)》,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2023 年 7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指出组建一批产教深度融合、服务高效对接、支撑行业发展的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东软教育立足产业需求,以现代化产业学院为抓手,主动把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契机,实现从教育链到产业链的转化,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全日制高教业务方面,东软教育以需求为导向,通过优化调整专业布局、加强优势专业引领、保障专业水平提升持续发展。目前,在软件工程、智慧物流、人工智能等方向与144家公司开展定制班、课程建设、实验室共建、科技研发、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合计获批231项产教融合项目。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规模稳定增长。

2023/2024学年,东软教育旗下三所大学新生报到人数超 1.8 万人,较 2022/2023 学年增长约 3.0%;在校生人数近 5.7 万人,同比增长约 7.5%,再创历史新高。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大连学院和成都学院的 2023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超过 95%,广东学院 2023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 90%。

两翼业务方面,教育资源输出业务紧跟数字强国战略,深耕数字人才教育服务,依托特色的4S产品服务体系,2023年,东软教育共向104 家院校及机构销售了112套教育教学平台与 19 套实训室产品以及配套教学内容,实现收入约人民币8,100万元。另外,与62所院校展开了产业学院和专业共建合作,总数达280个,覆盖学生约2.4万人,实现收入约人民币7,900万元。此外,东软教育根据客户院校需求不断丰富服务于双高 建 设 9 大 核 心 任 务 的 标 准 化 解 决 方 案 矩 阵,并 依 托 其 开 发 的 智 慧 教 育 系 列 产 品 及 建 设 的 1 3 个 数 字 工 场,为客户院校提供包括师资培训、课程研发、实践实 训、就 业 创 业 及 赛 项 辅 导 等 全 方 位 服 务,持 续 加 深 与 客 户 合 作 共 建 的 融 合 深 度。 2023年,伴随着4S-OMO服务模式在客户院校的逐步落地与持续赋能,与21个合作院校共建专业╱产业学院的师生在教学成 果、学科竞赛等方面共获得1项国际级、30项国家级、120 项 省 级 及 41 项 行 业 级 奖 项。

继续教育服务上,集团深化拓展继续教育服务业务,2B培训业务已累计取得70余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培训基地资质,为全国20个省级区域 的70家机构实施2B培训项目166个,覆盖学员约2.5万人,学员人数超2022年3倍。持续扩大2C培训业务品牌辐射和线上线下交付方式,全年培训人数约2.5 万人。此外,2023年还成功获批成为首批全国老年大学建设试点单位及国家老年大学共建单位。

数字化赋能业务升级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时代浪潮下,数字化日新月异的发展,正在重塑教育行业的发展格局。

2023 年 1 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也提出同样的方向。东软教育结合20余年IT领域办学经营和积累以及IT产业实践经验,基于4S服务模式打造了从平台到内容、从软件到硬件的全方位数字化教育产品矩阵,为两翼业务发展赋能。

于2023年,东软教育发布了首个元宇宙智慧康养未来教育平台,推出服务于大赛标准的专项训练产品——东软智汇训练系统系列软件,获得高校的广泛关注。此外,公司还迭代升级了包括云实训平台、云实践平台、智慧学工系统和工程教育认证支持系统的多项智慧教育软件产品,持续丰富功能并优化用户体验。

同时,在整合升级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东软教育新发布了无人驾驶实训室、电商大数据实训室、交通大数据实训室,形成了面向计算机、人工智能、健康医疗、大数据、物联网、软件开发、智能应用、元宇宙等十大专业方向的23个智慧实训室产品,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实践实训解决方案。并依托优势专业,围绕 TOPCARES 教育方法学、交互式设计、 “五新”融入等关键要素,研发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计算机、软件、数字媒体六大核心专业领域的数字化教学内容,于2023年针对7个专业新研发课程51门,新建1-5级项目2,227个。

此外,东软教育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自研产品为核心,研发并推出了以东软教育在线、东软IT云学堂为主的多个在线教育平台,构建“在线课程+实践实训+就业创业”的线上线下教育生态。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东软教育在线累计注册用户超过 170 万人,课程学习用户超 15 万人。

两会后,“新质生产力”一词被再次广泛传播,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趋势下,数字化人才教育服务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同时随着“银发经济”快速成长 ,催生了康养和老年教育的市场空间。东软教育顺应发展趋势,打造“教育+科技+医养”一体化融合发展创新业务模式,持续增强市场竞争力。从IT向“IT+数字媒体+智慧医养”,打造2B/2C融通的智慧教育平台、数字创意平台和智慧康养平台,创新和完善基于4S服务模式的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开拓优化各类教育资源内容,为公司未来两翼业务发展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同时积极扩展老年教育与老年康养业务领域,通过产、学、研、教、医、养一体化融合的新生态开辟学历教育外的第二成长曲线,犹如插上了助飞的翅膀。

总的来看,当前政策信号清晰稳定,教育行业内生需求旺盛,正逐渐走出低谷,高教板块的投资价值将会受到投资者的挖掘。实际上,东软教育的估值修复已经启动,2月以来,其股价一度涨逾40%,大势上重返上行通道。

随着政策加码和利好加持,能否为尚在估值底部区域的东软教育股价再添一把火呢?不妨期待一下。



Topic: Press release summary Sectors: Education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5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Latest Press Releases
联控旗下君联资本投资企业布鲁可于港交所成功上市  
Jan 13, 2025 19:21 HKT/SGT
「中国房车第一股」新吉奥房车港股上市:领航全球房车市场新风  
Jan 13, 2025 18:51 HKT/SGT
云米亮相CES 2025 引领净水技术革新  
Jan 10, 2025 21:52 HKT/SGT
汇舸环保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  
Jan 9, 2025 13:20 HKT/SGT
康哲药业获得治疗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症状的新药ZUNVEYL  
Jan 9, 2025 11:09 HKT/SGT
美高域集团与盖睿科技携手 AI助力香港医疗服务革新驶入快车道  
Jan 9, 2025 09:00 HKT/SGT
《Behind the Canvas:系列一之巴斯奎特》新加坡全球首次展出  
Jan 8, 2025 17:00 HKT/SGT
云顶新耀引入新的国际投资者 首席执行官罗永庆及管理层坚定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Jan 8, 2025 16:59 HKT/SGT
Robotaxi全球商业化路径趋同 出行平台数据成必争资源  
Jan 8, 2025 11:26 HKT/SGT
便捷与保障并重:OntrailVisa助台湾旅客轻松踏上菲律宾旅程  
Jan 7, 2025 21:28 HKT/SGT
更多新闻发布 >>
 Events:
More events >>
Copyright © 2025 ACN Newswire -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Home | About us | Services | Partners | Events | Login | Contact us | Cookies Policy | Privacy Policy | Disclaimer | Terms of Use | RSS
US: +1 214 890 4418 | China: +86 181 2376 3721 | Hong Kong: +852 8192 4922 | Singapore: +65 6549 7068 | Tokyo: +81 3 6859 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