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2024年3月29日 - (亚太商讯) -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放缓。 在此背景下,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努力优化资产结构,行业开始迈入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其中,海通恒信(1905.HK)立足租赁本源,秉承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紧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建设的机遇,在盈利提升、规模稳健、 风险管控、融资优化等方面 取得了较好成绩,向社会交出了一份高品质答卷。 2023年度,公司实现收入总额人民币84.12亿元,实现年度溢利人民币16.07亿元,年度溢利同比增长4.9%,创出历史新高。
海通恒信持续优化资产负债配置,各业务板块均衡发展,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有所提升。 同时,通过优化负债结构,不断引导优质、低成本资金支援业务发展,计息负债平均付息率持续下降,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23年,本集团净利差为3.22%,较上年增加了0.14个百分点。
着力推动新兴领域投放 夯实产业生态圈
在「产融结合」的战略思想下,海通恒信前瞻性调整重点业务布局,遵循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主线,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能源环保等领域的投放力度,着力推动业务结构优化和 产业化转型发展。
2023年,海通恒信大力推动先进制造、绿色租赁、数字经济等战略新兴领域业务拓展,引导直租业务占比稳步提升。 同时,公司运用综合金融服务手段,打造产融结合特色,主动促进业务产业化转型,积极构建先进制造、绿色出行、新型能源、节能环保、IDC/算力、小微普惠等产业生态圈, 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
2023年,海通恒信先进制造业务投放约人民币160亿元,投放占比超28%; 绿色租赁业务投放超人民币130亿元,投放占比约23%;数字经济业务全年投放约人民币31亿元 ,投放占比超过5%。
在普惠金融方面,海通恒信把握数位化时代普惠金融客户需求变化,不断反覆运算金融产品,深耕产业链核心企业总对总战略合作,挖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小微企业,启动小微 企业发展新动能。
在绿色出行方面,海通恒信积极回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发挥交通物流资源优势,与国内各大主机厂商、共用出行及货运流量平台、优质物流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围绕光、储 、充、换场景深化绿色出行布局。
持续拓宽融资管道 融资成本有效降低
融资租赁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于2023年,海通恒信以支持公司各项业务发展为导向,不断拓宽多元稳定的融资管道,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2023年,海通恒信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不断丰富绿色融资品种,多次探索推出行业首单创新融资工具,引导优质资金支援先进制造、绿色租赁、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业务开展。 公司于年内发行行业首单「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公司债及行业首单「长江经济带」资产支持证券,荣获「金泉奖」之「年度最佳交易所融资字创新奖」和「年度最 佳ESG融资奖」、「金桂奖」之「最具行业影响产品奖」和「最佳绿色金融产品奖」等奖项。
得益于融资管道的持续拓宽,海通恒信融资能力不断增强,融资成本有效降低。 2023年,海通恒信计息负债平均付息率为3.63%,同比下降0.10个百分点。
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 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深入推进金融高品质发展,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指明了 方向。
围绕着「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发展要求,海通恒信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将金融科技层层嵌入公司各个经营管理环节,以数位化手段重塑、催化、创新业务场景与商业模式 ,聚焦提升业务全流程线上管理水准,推动公司数字化、智慧化不断升级,全面赋能业务高效发展,打造高品质发展新格局。
目前,海通恒信的互联网获客小程式保障线上展业顺利推进,视频尽调与电子签约平台提升异地场景下的项目推进效率,风控引擎通过接入海量外部资料实现系统辅助决策,物联网监控 平台与E视通保障租后资产安全,资金管理和费用管控智慧资料模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费用管控,自研开发移动办公用户端提升日常经营管理便捷性,金融科技进一步提升前、中、 后台的整体效能。
在外部实体经济承压和内部竞争加剧的推动下,融资租赁行业优胜劣汰加速,为专业合规的头部公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未来,海通恒信将继续聚焦产融结合,秉承「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实体企业、服务区域特色」的宗旨,利用自身资源以及专业化优势,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产业场景,助力实体经济高品质发展 ,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Topic: Press release summary
Sectors: Daily Finance, Daily News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5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