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한국어 | 日本語
2020年12月10日 21時10分
Share:
大唐集团即将上市 揭秘你不认识的“蓝脸窦尔敦”

香港, 2020年12月10日 - (亚太商讯) - 在全国的地产界,厦门,一直都是神一般地存在。

房价直追北上深、最新居民资金杠杆率高达161%位列全国第一。这座以“小清新”闻名全国的城市,同样以房地产“小盘妖股”的身份为全国人民所熟知。

吊诡的是,至今没有一家总部在厦门的开发商,跻身全国标杆房企行列。部分总部早早搬离厦门的房企,倒是向上跃升态势迅猛。

近日,一张来自厦门的“蓝脸窦尔敦”,正式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视野。窦尔敦背后,是一家近年来跃升势头远超行业平均水准的厦门本土房企。

三次闯关后,大唐集团将于12月11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这家以“蓝脸窦尔敦”为LOGO的个性房企,将正式开启国际资本征程。

曾经错失进入资本市场的黄金时机的大唐集团,为何却在所谓房地产“白银时代”的当下策马而上?这家曾经的区域性房地产企业,在这十年里发生了什么样的蜕变,又有什么可供借鉴的秘诀?跨过战略节点的大唐集团,能否成为厦系乃至闽系的一匹新黑马?

蜕变:全国布局,进军百强

今年8月,在海南陵水举行的“2020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大唐集团斩获2020中国年度成长力地产企业。

“成长力”奖的背后,与大唐集团过去几年高速成长息息相关,2017年至2019年,大唐集团的收益分别约40.19亿元、54.96亿元、81.8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4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伴随而至的是大唐集团在房地产业内认可度的快速提升。在中国房地产产业协会及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发布2020年度中国500强房地产开发商中,其位列第88名。而三年前,2018中国500强房地产开发商中的排名中,大唐在100强开外,列第126名。

十年来,大唐集团一步一个脚印,从海西出发,先后拓展北部湾、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长三角等经济区域(城市群),并在部分区域处从“追随者”逐渐成长为“领先者”。

历经10年铸剑,现如今的大唐集团,已不再是10年前偏安一隅的厦门大唐,企业自身已经完成了从一家区域性房企向全国型房企的完美蜕变。其全国范围内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正向着很多成名已久的大型房企看齐。在今年8到9月,大唐集团除了拿到年度成长力房企称号,还先后获得“2020中国房企品牌价值华东10强”、“2020年中国最具潜力价值房企”、“2020年度价值地产企业”等荣誉,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大唐集团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已受到国内越来越多权威机构和媒体关注。

秘诀:选对城市,做对产品

对于中国地产行业而言,中国住房改革的二十多年,也是英雄辈出的二十年,更是大浪淘沙的二十年。

2019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额再创历史新高,逼近16万亿元。然而在前一年,标杆房企万科就提出“活下去”口号。这凸显出国内房地产行业已走到十字路口,一方面,地产行业红利仍在,但对于头部房企而言早就过了“闭着眼睛赚钱”时代,需要力拼出新“活法”;另外一方面,地产行业的后进者想要挑战行业既有格局,得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很容易被行业淘汰。

如此行业大逻辑下,分化成为这个行业的最大特征。大型房企纷纷卖过1000亿、2000亿、3000亿、4000亿,向万亿跨越的时候,中小型房企向上跨越的门槛越来越高,但如果只是不增长或微增长就是倒退。

面对巨大的成长压力和挑战,大唐地早已明确了发展战略和路径,即以客户为中心的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围绕这个战略,大唐集团“研发”出一套名为“166”的独特打法,即以1个平台为抓手,通过6大策略(精准投资、客户定位、品质与服务、运营策略、融资策略、合作策略)及6大保障(组织变革、利益共享机制、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风控体系、人才建设)来实现三年合约销售额跃进新一阶段的目标。

如果再从“166”中找出一个大唐集团能“逆市成长”的最特别秘诀,这个秘诀可能就是“选对城市,做对产品”:利用研发精准适配市场的产品,在利于冲流量的城市中快速落地,使其“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战略得以有效维系。这也是大唐集团现阶段维持高速增长,持续向上跨越的“独门利器”。

近两年,大唐集团在南宁和漳州市区的区域市场已树立起市场领先地位。根据克而瑞提供的数据,于2018年及2019年,按合约销售额计,大唐集团为南宁前三的物业开发商,大唐集团在2018年及2019年漳州城市区域内的物业开发商中分别排名第一及第三。在传统深耕区域通过科学运营取得的市场优势,使大唐集团拥有向全国潜力型区域进行扩张的资金和经验双重保障。

在潜力区域选择上,大唐集团抓住了两大关键点。

其一来自政策面,2018年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明确提出了:“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的政策导向,从“均衡发展”到“城市群发展”思路的转变,更符合实际策略,也有利于增强中国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一些竞争力缺乏的城市被“战略放弃”,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将被政策重点“关照”。

其二则来自城镇化自然发展规律,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前为60%,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80%的水平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而城镇化、经济发展、家庭小型化三大因素依然在支撑中国房地产的自住需求,国内一些热点区域正在承接这部分需求,其中长三角、粤港澳、川渝等区域,由于人口集中度和产业集中度在持续性提高,使得人口净流入量一直较大,将承接未来绝大部分中国城镇化红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唐集团以住宅开发为核心为前提,抓住核心城市群,并在城市群内选择适合介入的二、三、四线城市,把握市场的结构性机遇,重视在城市化进程当中人口迁移带来的需求,即结构性把握“乡-城”(人口从农村迁移至城镇)的人口迁移带来的刚性需求,以及 “城-城”(人口从城镇迁移至城镇)人口迁移带来的改善型需求。

去年,大唐集团战略性进入成渝区域,并在今年进入长三角区域。在总体上布局城市群的战略之下,大唐集团又有灵活调整。在高能级城市里面,大唐集团更多的是在相对郊区布局;而在低能级城市,大唐集团聚焦到最核心的区域布局。

面对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大唐集团通过沉淀数十年的国风建筑开发经验,推出具有针对性且标准化设计的住宅产品,即在大部分建筑部件上实现标准化,在项目实际应用时,又能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客群特点进行不同类型的优化组合。这也使得大唐集团几个固有的国风产品系一直在进行优化升级,以求更好适应不同需求。

相对于很多仍“痴迷于”深耕发家区域,要么“千盘千面”,要么“千盘一面”的中小型房企,大唐集团这套发展秘诀显然“先行一步”。此次成功上市后,成功借助资本力量的大唐集团将“如虎添翼”。随着12月11日大唐将实现香港IPO目标以及“166”打法继续坚定的执行,大唐集团有望进一步拉开与同类型房企的距离,完成向全国知名高排位房企的二度蜕变。


Topic: Press release summary Sectors: Daily Finance, Daily News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Latest Press Releases
福瑞泰克赴港IPO 上汽北汽东风吉利等多家头部车企为股东  
Nov 25, 2024 21:15 HKT/SGT
标普高度评价复星重返美元债  
Nov 25, 2024 09:54 HKT/SGT
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合并新进展 协同效应位居行业第一  
Nov 24, 2024 18:01 HKT/SGT
Daeshin MC Co., Ltd.推出清洁解决方案 从工业现场到公共设施营造宜人的室内环境  
Nov 24, 2024 08:00 HKT/SGT
达丰设备服务有限公司 公布2024/25中期业绩  
Nov 22, 2024 19:35 HKT/SGT
透云生物莱茵衣藻获国家卫健委新用途许可  
Nov 22, 2024 14:41 HKT/SGT
每个人都需要一场《破-地狱》- 当我们谈论死亡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Nov 20, 2024 21:51 HKT/SGT
「Yahoo Finance Invest Asia 2024:投资变革与突破 - 开创崭新视野」盛大举行  
Nov 20, 2024 21:19 HKT/SGT
爱康医疗三度荣膺北京市科技一等奖 推动髋关节发育不良诊疗技术革新  
Nov 20, 2024 19:12 HKT/SGT
第14届「亚洲物流航运及空运会议」圆满结束  
Nov 19, 2024 21:57 HKT/SGT
更多新闻发布 >>
 Events:
More events >>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Home | About us | Services | Partners | Events | Login | Contact us | Cookies Policy | Privacy Policy | Disclaimer | Terms of Use | RSS
US: +1 214 890 4418 | China: +86 181 2376 3721 | Hong Kong: +852 8192 4922 | Singapore: +65 6549 7068 | Tokyo: +81 3 6859 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