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香港, 2023年4月26日 - (亚太商讯) - 近期,不断登上热搜榜的上海车展已经成为了公众最关注的话题。然而透过热闹喧嚣的表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盛况。无论是在下游用户端,还是上游的配件材料端,诞生出无数具有全球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例如坐稳电动车头把交椅的比亚迪、占据了全球近四成动力电池市场的宁德时代等。这些位于汽车行业不同领域的中国企业凭借着领先的技术实力,正引领着全球汽车市场的新风潮。
|
| 来源:国轩高科公开数据 |
而随着来自中国的技术专利不断在国际舞台上的崭头露角,如何配套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确保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能够自由支配所拥有的专利权利和其他权利,则再次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竞相聚焦的话题。
1982年,颁布的《商标法》作为建国以来第一部知识产权法律,拉开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序幕。四十多年来,知识产权保护在我国一直都是加速推进的状态,经历了从环境、制度和理念等多方面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演变过程。
如今,中国的知识产权现状早已屹立于全球领先地位。根据韩国科学技术情报院(KISTI)日前发布了《从学术论文数据看全球半导体技术霸权竞争》的报告。近年来中国科研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保持持续增长,从2011年开始,中国科研论文数量保持第一,在过去五年(2016-2021年)中,被引用前10%的论文数量,中国也排名第一。
截至2022年7月,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32.6万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08.6万件,占国内总量的68.5%。目前,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数量主要聚集在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2年7月,我国15.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33.9万件有效发明专利,占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有效量的64.2%。
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层面,以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的价值正逐渐被企业充分的认识。就新能源领域而言,以技术专利为外显的技术创新热潮蓬勃而生。例如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始终将专利技术作为自身立足行业龙头的利器。
据国轩高科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3月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6594项,其中发明专利2915项(含204项国外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260项,外观设计419项;累计授权专利4462项,其中发明专利1150项(含72项国外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923项,外观设计389项。累计发表研究论文280篇、SCI 24篇、核心刊物182篇,软件著作权登记143项。2022年,国轩高科还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申报获批1项安徽省专利优秀奖;获批两项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验收通过了市级专利导航项目和市级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2021年,国轩高科荣膺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称号,排名第15位。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企业对知识产权系统化构建和制度的完善。在公司内部管理中,国轩高科高度重视制度、财务、信息以及人员建设,以此四点为抓手,不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在制度方面,国轩高科确保专利风险分析和申请布局贯穿项目全周期,即在立项前、项目研发及验证阶段、研发成果验收和应用阶段,按照项目节点开展知识产权的检索、风险分析、申请布局等知识产权工作,保证核心研发技术的有力保护。在财务方面,合理使用知识产权投入资金,确保投入价值。在技术信息方面,依托数据库资源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和技术走向,并快速做出反应,以占领市场,掌握主动权。在人员建设方面,配置掌握海外法律和知识产权制度、对知识产权风险纠纷处理有丰富经验的高端人才。
天道酬勤,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国轩高科于整个行业内都称得上先行者。根据第三方检索平台patsnap公开的中国专利数据检索显示,截止2019年6月底,在动力电池相关的产业链技术上,国轩高科已公开可查询到的专利申请量分别为2553项,高于宁德时代的2546项,并远远高于其他同业公司。而在申请的专利类型中,国轩高科的发明申请量为957项,宁德时代的发明申请量为729项位列第二。此外,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国轩高科在全固态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前瞻技术方面也有布局。
为支撑技术创新落地,国轩高科已在中国合肥、中国上海、美国硅谷、美国克利夫兰、日本筑波、新加坡、欧洲德国、印度浦那(筹)等地建立了全球八大研发中心,高端人才集聚,知识转化平台完备,源源不断地为公司持续快速前进提供驱动力,从而有效得支撑其参与全球竞争。
从国轩高科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知识产权不但能为企业智慧成果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更是调动了企业持续投入科技创新研发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有效的良性循环。
Topic: Press release summary
Sectors: Alternative Energy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