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2023年10月16日 - (亚太商讯) - 临近年末网购旺季,各大电商及物流企业纷纷摩拳擦掌,以冲高自身业绩,而这火热的场景只是当今全球电商和物流发展潮流中的一个缩影。极兔速递(01519)正是该潮流中的佼佼者。创立于2015年,其目前已经成为快递业务遍及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柬埔寨、新加坡、中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墨西哥、巴西及埃及13个国家的全球物流服务提供商。
今日,极兔速递开始招股,招股期至10月19日,每股12港元,每手200股,入场费约2,424.20港元,集资39.19亿港元。摩根士丹利、美银证券及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基石投资者方面,亦不乏颇有资本实力的红杉、顺丰控股间接全资拥有的CELESTIAL OCEAN INVESTMENTS LIMITED等。
受益于电商潮流 极兔速递迅猛成长
据极兔速递招股书显示,东南亚、中国及其经营所在的新市场为其提供了巨大的增长机会。
首先看其大本营,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东南亚的电商零售交易额由2018年的383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1,54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1.8%;在电商交易的需求推动下,东南亚包裹总量由2018年的33亿件迅速增至2022年的111亿件,复合年增长率为36.0%。极兔速递的发展正是乘此东风,成为东南亚排名第一的快递运营商(按包裹量计),其2022年的市场份额为22.5%。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极兔速递在东南亚处理了超过14亿件境内包裹,比2022年同期增长18.4%。
相较之下,极兔速递2020年进入的中国市场则更为庞大,2022年中国电商零售交易额为17,771亿美元,2027年将达到29,572亿美元;包裹总量2027年将达到1,880亿件。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极兔速递一方面透过拓展电商平台的合作、具有竞争力的定价及搭建物流网络,迅速提高自身包裹量;另一方面于2021年收购百世快递中国并于2022年完成其网络整合。透过一套「组合拳」,极兔速递成为中国快递市场中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由2020年的2.5%增至2022年的10.9%。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极兔在中国处理了超过64亿件包裹,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5.1%。
极兔速递并未止步于东南亚和中国市场,于2022年,其进一步扩展至新市场,即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墨西哥、巴西及埃及。上述市场的的电商零售交易总额于2022年达到857亿美元,并预计将进一步增至2027年的2,431亿美元;快递包裹总量于2022年达到30.96亿件,预计自2023年起将以17.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27年的71.38亿件。虽然进入新市场的时间很短,但是作为亚洲首家进驻该等市场的成规模的快递运营商,极兔速递凭借过往的经验,今年上半年已经实现包裹量8,320万件。
赋能于电商企业 极兔速递提供优质服务
研究极兔速递的业务可以发现,一方面其发展受益于电商,另一方面其也透过提供可靠且具有价格优势的快递服务赋能电商,可以说是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关系。
据极兔速递招股书披露,该公司作为独立的电商赋能者,服务于Shopee、Lazada、Tokopedia、拼多多、淘宝、天猫、Shein及Noon等东南亚和中国领先的电商平台的众多消费者及商户,已经建立了多元化的合作。
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极兔速递亦有多样化的赋能手段:在部分基础设施落后限制电商发展的区域,极兔速递提供关键电商物流及包裹派送基础设施;在电商旺季期间,极兔速递凭借其巨大的网络承载力满足客户需求,例如,于斋月期间,其在东南亚各国能够处理单日峰值1510万件包裹;极兔速递亦透过研发技术整合自身和电商伙伴的服务,例如,为了方便数据传输,其将应用程序接口(API)与东南亚的一家短视频及直播电商平台的物流系统相整合。
除此以外,在快递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极兔速递能获得众多电商的青睐,自然也离不开其优质的服务。一方面,极兔速递积极管理及优化网络密度,来保障其产能在购物旺季和假期间可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透过缩短派送时间及提高履约精确度,来提升客户服务效率。极兔速递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亦规范及控制整个网络的服务质量,监控一系列关键服务质量指针,并不断改善包裹遗失率及投诉率在内的各项比率。
极兔速递作为一家全球化的物流服务提供商,香港作为有全球机构资金布局的国际性金融市场,极兔速递来港上市可谓是「天作之合」,预计其未来将受到更多全球资本的关注和认可,也有利于其在战略中所说的「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开拓新市场」等目标的实现。
Topic: Press release summary
Sectors: Transport & Logistics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