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한국어 | 日本語
2024年10月11日 13時38分
Share:
看联控(3396.HK)如何聚焦新质生产力 把握新兴前沿机遇

香港, 2024年10月11日 - (亚太商讯) - 据香港财华社报道,近一年来,全球人工智能依旧保持蓬勃发展态势,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加强相关领域的治理。其中,大模型技术成为热点,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都推出了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如OpenAI研发的ChatGPT、Google Research团队的Gemini,以及国内科大讯飞推出的星火大模型、智谱AI开发的千亿参数对话模型智谱清言等等。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同样正处于稳中向好的发展进程中,核心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调研时指出,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强调了AI的重要位置。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已居世界第二,软件开发贡献仅次于美国。无论从全球视角,还是对中国而言,人工智能的发展似乎已在逐步迈入新的时代,亦将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这不禁令笔者联想到当年互联网时代经历的爆发式增长,网络媒体、社交、游戏,以及电商在短短二十年间几乎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交互模式,其中百度、阿里、腾讯和京东等一众企业在这一时期迅速崛起,成为了支撑中国新兴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二十年后,引领变革的浪潮再次因人工智能的崛起而闯入大众视野,在这场事关生存发展的竞争之中,不同企业面临著不同挑战。以全球最大计算基础设施供应商之一的戴尔为例,其在今年发布了AI电脑新品,又与英伟达达成战略合作,然而AI服务器的利润率却反而对公司造成了困扰。此外,戴尔PC业务的复苏速度也并未达到预期。那么其他企业又是如何在变革浪潮的挑战中,紧抓时代机遇的?人工智能的下半场,将是从技术突破进入到落地应用的阶段,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积累用户反馈,不断完善,继续创新。

混合式人工智能 是AI落地的必然路径

当下,AIPC已迅速成为跨国科技公司的必争之地,根据IDC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PC市场调查报告,在历经连续7个季度的下跌后,全球消费市场因AIPC概念的出现而终于回暖,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增长。联控旗下联想集团(992.HK)作为另一家IT行业巨头,于2024年上半年率先定义并推出了多款具备5大特性的AIPC,同时陆续推出了多款支持所有主流体系架构的AI服务器和AI解决方案与服务。根据IDC提供的最新数据,24年第二季度,联想集团PC出货量同比增长3.7%,增幅跑赢市场,并以22.7%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同时,按照Canalys的最新统计,联想AIPC出货量环比增长228%。

公司在AIPC领域的领跑优势和在PC市场的强势地位也正向反馈到了业绩之中,8月15日,联想集团发布2025财年一季度业绩,营收同比增长2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8%。此外,在2024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其更一次性发布了六款AIPC新品,并以持续的创新与科研投入,进一步巩固了全球PC市场的领先地位,把握住了混合式人工智能崛起的机遇。

此外,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的动能与优势还在于赋能千行百业,帮助传统产业的智能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人工智能大有作为

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当然也不能拘泥于单一领域。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而为了响应这一号召,联想集团以服务为导向的转型持续取得进展,非个人电脑业务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于第二季度创下了近47%的历史新高。

对此,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旻这样解释,"不仅是PC领域,现今IT涉及的所有领域,未来都将逐渐被AI全面渗透。目前联想集团以算力服务为核心的'AI导向的基础设施'现已形成'一横五纵'的布局,'一横五纵'的AI基础设施是联想集团全栈智能架构的中坚部分。"以其服务的客户青岛特钢为例,联想集团将自身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和预警系统应用于特钢高线产线,从而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检精确度不足的问题。通过自动识别和预警技术,青岛特钢人均效率提升了15%、协同效率提升了20%、停机时间减少了15%。这一案例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赢得了"2021年度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荣誉,充分展示了联想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强大赋能能力。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初,已有90%的中国制造500强、1000多家头部制造型企业以及2000多家成长型制造企业都获得过联想全栈智能的支持,内容涵盖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从三一重工、五矿集团、长城汽车等大型制造企业,到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其背后都能够看到算力提供商联想的身影。以自身在AI领域的前瞻布局和科技创新能力赋能其他产业,为众多产业的创新升级提供服务与支持,再次体现了联想对于进一步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这一时代要求的有力回应。

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与独角兽 可为长远发展积蓄动能

在聚焦产业的运营提升之外,联想控股的另一大业务围绕产业孵化与投资展开。对于这样的业务布局模式,宁旻曾表示,"联想控股一方面推动旗下企业以自身的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投资助力优秀创业企业成长,支持其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实现资金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而就笔者的具体分析而言,公司在这类孵化投资项目中对科技产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是持续加强布局AI产业链。目前,联控体系已建立起AI产业链的全栈布局,可提供全面而多样的AI产品组合与方案服务。同时,公司还在进一步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和应用推广,累计投资的AI企业已超过250家,从而构建起充满活力的AI+应用生态圈。此外,公司也在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助力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其二是助力"小巨人"企业的成长,推动多家所投企业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2024年9月,最新公布的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显示,联控及旗下君联资本、联想之星、正奇能科、联想创投共计60家所投企业入选,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据统计,联控目前已累计助力了超18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据了解,联控近年亦格外重视瞪羚企业及独角兽企业的成长,以长期资本作为持续支持,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健康成长的土壤。旗下君联资本、联想之星、弘毅投资及联想创投,坚持"投早期",坚持"投硬科技",所投企业中共计39家已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在我国总计369家独角兽企业中占比超10%,所属领域包括集成电路、医药健康、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汽车等多个新兴领域。

以笔者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片面强调科技创新,也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某些特定行业的发展壮大,而是激发其对于整个经济发展模式的迭代,这其中包含对于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对于新兴战略产业的长期坚定布局,对于新型生产关系的定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等等。相信未来,如联控这般的企业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与经验,通过聚焦新质生产力,进一步释放高质量发展潜能,从各个维度实现更为多元立体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Topic: Press release summary Sectors: Electronics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Latest Press Releases
锚定高质量可持续增长路线 顺丰控股构筑长期主义价值底色  
Dec 26, 2024 22:38 HKT/SGT
亨利加集团举办更名志庆暨香港交易所中午开市仪式  
Dec 23, 2024 18:18 HKT/SGT
吴佩慈男友纪晓波发声明 否认参与缅甸「恒升园区」  
Dec 23, 2024 11:27 HKT/SGT
Trio AI 建立人工智能超级计算(AISC)卓越伙伴生态格局  
Dec 20, 2024 19:17 HKT/SGT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光顾霸王茶姬香港展位 了解内地企业在港发展  
Dec 19, 2024 22:34 HKT/SGT
AEON信贷财务二零二四/二五年度首九个月收入增长9.4%至13.046亿港元  
Dec 19, 2024 19:39 HKT/SGT
引领功率半导体市场变革 氮化镓龙头英诺赛科港股招股中  
Dec 19, 2024 19:00 HKT/SGT
安眺科技有限公司与亚洲脉络有限公司合作 革新资料传输和网络解决方案  
Dec 19, 2024 14:04 HKT/SGT
获海外资本超7亿美元投资 协鑫科技有望成为光伏「特斯拉」  
Dec 19, 2024 12:21 HKT/SGT
ArborChat:'投资版ChatGPT'引领香港金融市场革新应用  
Dec 19, 2024 08:50 HKT/SGT
更多新闻发布 >>
 Events:
More events >>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Home | About us | Services | Partners | Events | Login | Contact us | Cookies Policy | Privacy Policy | Disclaimer | Terms of Use | RSS
US: +1 214 890 4418 | China: +86 181 2376 3721 | Hong Kong: +852 8192 4922 | Singapore: +65 6549 7068 | Tokyo: +81 3 6859 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