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한국어 | 日本語
2016年10月24日 10時50分
Share:
    

来源 Legend Holdings
柳传志:扩大消费外“双创”是经济增长另一动力

香港, 2016年10月24日 - (亚太商讯) - 据联合早报报道,双创”战略两年前由中国总理李克强提出,被视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增长引擎之一。

全球最大电脑制造商之一——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认为,中国政府近年力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并非口号,因为它目前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未来也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作为本年度的连氏杰出访问学者,柳传志昨晚在一场讲座上,以联想为例讲述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他在讲座开始前接受《联合早报》的采访时,发表上述看法。

作为中国第一代的“创客”,柳传志认为,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近年持续增大的背景下,除扩大消费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另一大动力。

“双创”战略两年前由中国总理李克强提出,被视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增长引擎之一。

针对有观点质疑中国官方提出的这项战略至今成果有限、仅是口号,柳传志表示不以为然。

他举例说,北京的中关村便是中国创业的一个缩影,那里聚集着大量的高校和研究所,同时还吸引了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大量投资,创业创新的氛围十分好,当地经常举办各种沙龙,人们一起研究创业创新的问题。

中关村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的高科技中心,也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柳传志指出,当地的生产总值近来不断提高,成为中国新经济的发动机,说明了创新创业起到了作用。

他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创业和创新还真的不是一个口号。真的已经做起来了。”

至于能否做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当,柳传志认为,这就得视投资者的眼光了,以及他们能否将优秀创业者的潜能释放出来。

被公认为“商业教父”的柳传志也提醒那些打算创业的年轻人,在决定是否要投身创业大军前,必须深思熟虑。

“什么事要想清楚?首先就是创业的本金从哪里来?据我了解,有些大学生是用家里父母的养老金。这种创业还是要格外小心。因为第一次创业是很困难的。”

在昨晚约两小时的讲座中,这个40多岁才“下海”经商的企业家,带着对商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向在场观众敞开心扉,分享了30多年的创业心路历程,回忆了一路走来的收获与艰辛。

今年72岁的柳传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带领联想在PC领域做到全国第一,然后以“蛇吞象”的气势收购国际IT巨头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此后,他转向投资,专心打造联想控股,尝试通过非相关多元化的战略,实现对联想品牌的双轮驱动。

如今,联想控股的营业额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600亿新元),在今年《财富》(中文版)发布的2016中国500强排行榜中,于2015年实现上市的联想控股排名第18位,是排名第一的民营企业。

昨晚在文华大酒店举行的讲座共吸引超过1000名公众出席。该讲座由连瀛洲纪念奖学金主办。该奖学金由新加坡连氏基金与南洋理工大学在2007年携手成立。

话题 Press release summary
来源 Legend Holdings

部门 Daily Finance, Daily News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Legend Holdings Related News
Dec 6, 2024 16:00 HKT/SGT
联控旗下君联资本投资企业重塑能源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Dec 6, 2024 15:56 HKT/SGT
聯控旗下君聯資本投資企業重塑能源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
Nov 28, 2024 20:20 HKT/SGT
联控旗下君联资本、联想之星共同投资企业小马智行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Nov 28, 2024 20:14 HKT/SGT
聯控旗下君聯資本、聯想之星共同投資企業小馬智行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Oct 25, 2024 09:48 HKT/SGT
君联投资企业地平线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More news >>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Home | About us | Services | Partners | Events | Login | Contact us | Cookies Policy | Privacy Policy | Disclaimer | Terms of Use | RSS
US: +1 214 890 4418 | China: +86 181 2376 3721 | Hong Kong: +852 8192 4922 | Singapore: +65 6549 7068 | Tokyo: +81 3 6859 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