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한국어 | 日本語
2019年12月16日 12時16分
Share:
中集车辆战略布局新兴冷链物流 中金预期市场空间逾400亿 公司价值有望腾飞

香港, 2019年12月16日 - (亚太商讯) - 随着更多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磅政策出炉,如近月央行、银保监会等多部门密集部署多项政策,引导金融业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种种迹象显示,政策一定程度上利好制造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而制造业的知名港股亦成为资金默默追捧的对象,其中上市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中集车辆(1839.HK),较大市迎来更早的谷底反弹行情之余,并持续跑赢大市,到底中集车辆有哪些中长线亮点能够持续吸引投资者?

中集车辆在中国制造的冷藏半挂车

行业成长动力澎湃 尤其是新兴冷链物流行业的高速增长

说到半挂车行业的细分领域,不得不提冷链物流行业的成长风口。从2014年起,中国冷链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据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9)的数据,中国冷链物流总额的增速分别由2014年的19%增长,提升到2018年20.3%增速,而冷链物流带来的流通服务以及相关装备年增长更超过30%。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城镇化率的提升及一系列促进消费升级、扩大内需市场的政策实施,预期未来中国冷链物流总额将进一步提升。

该报告还指出,2018年冷链物流总额仅占社会物流总额的1.7%,仍属初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而随着冷链物流逐渐向仓配一体化以及物流自动化的趋势发展,为冷车需求者提供冷车及核心部件的研发与生产厂商带来了新增的巨大商机。

中金公司上周(12日)的研报亦指出,中国目前冷藏半挂车的保有量约5.3万辆,预期中国远期冷藏半挂车保有量有望达100万辆量级,市场空间有望达400亿元左右(不含牵引车)。该报告指出,行业龙头中集车辆2018 年在国内的市占率为 9%,其产品在轻量化、保温能力、耐久性及订单反应速度等方面均具备一定优势,而随着行业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产品标准化程度增强,行业龙头中集车辆规模优势与产品力优势有望带动其市占率不断提升。该行认为,随着国内冷藏货车销售结构向冷藏半挂车偏移,中集车辆冷藏车产品ASP将总体处于上升通道,有望与下游需求增长共同作用,带动相关业务进入价量双升周期。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北美冷藏半挂车的2017年整体销量达44200辆,预计至2022年会增至 54600辆,而中集车辆于美国规划的新组装厂的产能有望支持公司于北美市场实现冷藏半挂车市占率的翻一番;至于欧洲市场方面,预期冷藏半挂车的整体销量将由2017年的31500辆增长至2022年的40100辆,中集车辆上市前未有在欧洲生产或销售冷藏半挂车,此意味着随着产能扩张计划推进及落实、冷藏车的生产以及交付能力大大增强后,凭借中集车辆“全球运营、地方智慧”战略、智能数字化制造生产方式及在工业4.0的实践中累积的经验等一系列综合优势,其冷藏半挂车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将有望快速成长。总括而言,中集车辆有望快速在中国及新兴市场、以及北美和欧洲等成熟市场中打开新局面。

中集车辆从2008年开始在北美拓展冷藏车业务,产品基本面向国外市场。于2018年,中集车辆于北美地区的冷藏半挂车市场占有率为7%。截止2019年上半年,北美冷藏半挂车销量较同期增长67%,在北美冷藏半挂车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随着国内冷链行业的蓬勃发展,中集车辆冷链业务以及成熟的业务运营模式可以快速占领市场。目前中集车辆冷链板块旗下拥有山东中集(各类冷藏车)及青岛中集(冷藏车)生产基地布局,标准化与定制化是当前冷链装备企业的发展两大方向。

除此之外,中集车辆藉着公司全球龙头及各大区域市场领先者的市场领先地位,有望继续受惠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所推动的市场格局改变,成为“强者恒强”及“马太效应”行业形势下的最大受惠者之一。

大行持续关注,市场预期政策利好

除了上述中金的研报外,中金近期两份行业报告都建议关注中集车辆,加上早前海通及招银的个股首次覆盖报告,种种迹象显示中集车辆已逐渐走入机构投资者的视野,股价亦较恒指迎来更快的反弹行情。中集车辆股价自9月27日起展开其反弹之旅,至今已由当日的低位累积回升超过38%,对比恒指10月上旬方才触底,并至今累计反弹7.17%来说,显然吸引了不少资金的青睐。

市场对公司基本面和政策预期均有持续改善的迹象。随着国家第二代半挂车新标准的实施与中国政府加强惩治超限和超载的违法行为,为中集车辆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公司提出符合第二代国标的“挂车先锋”产品,有助巩固中国地区的市场份额,并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国内行业领导者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至于市场今年持续关注的中美贸易谈判进展情况及其对公司是否存在实质的影响,中美关系对中集车辆在北美业务的影响,可谓在公司的控制范围。中集车辆于北美销售三种车型,其中厢式半挂车完全在美国本地生产并组装,冷藏半挂车有相当零部件采购于北美,即上述两种车型受贸易摩擦的影响有限;唯骨架车型是在中国生产北美组装,短期内受到一定程度冲击,不过,公司上市后的扩产计划亦包括北美地区,增加冷藏半挂车产能;公司近期公告指出,除保留在美国莫嫩新冷藏半挂车项目以及投资外,也将会在加拿大开设冷藏半挂车组装厂,而且可以预期公司仍会根据最新贸易形势调整骨架车的供应链,以便更好应对关税所带来的冲击。故市场可预期中集车辆正发挥其主动力量以最大的努力来减低美国关税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既然不明朗因素逐步解除,市场自然回归股份的投资价值上。

投资概念独特 低估值高息回报兼备

中集车辆是港股市场中为数不多的智能制造与高端制造业代表,更是细分领域的全球龙头,在行业中占据主导位置和领先地位。作为一家投资概念独特的先进制造业公司,中集车辆目前对投资者而言,胜在“低估值和高分红回报”。

上市前,公司已推行高派息比例的政策,过去三年的分红比例在20-30%之间。上市之后,公司调整分红比例至40-60%之间,上半年中集车辆经营性现金流为8.55亿人民币,为集团持续实行高派息政策提供了资金储备和支持,实现高分红回报可期。

至于估值方面,对比其他港股中同属高端制造的股份,如潍柴动力的市盈率(PE)10.45倍、中国重汽的PE 8.12倍等,中集车辆仅得6.94倍PE而言,相对被低估。而随着市场对中集车辆的业务有更多的深入了解,公司估值有望进一步被释放。

低调上市迎来新起点,业绩和价值双双起飞

身为全球细分行业龙头国企的中集车辆,从当初低调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到如今公司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价值逐渐被体现及挖掘,中集车辆的业绩和价值将有望双双起飞。总结来说,由于中集车辆确实身处行业发展的尖端,未来将受惠于行业集中度提升、产业全面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在政策影响及助力明朗化下,公司的低估值和高息分红的投资亮点逐渐得到投资者认可及发现;中集车辆作为港股市场中具独特投资价值及稀缺的标的,相信将会令其持续吸引到投资者的眼球。总括而言,中集车辆显然已打开了估值回归的大门,各个基本面经已齐备,建议投资者可持续关注。



话题 Press release summary 部门 Transport & Logistics, Daily Finance, Daily News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5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Latest Press Releases
广发证券荣获国际权威奖项 - 2025"ATD卓越实践奖"  
Jan 17, 2025 18:50 HKT/SGT
泰国领先的工业园区公司安美德集团 (Amata Corp.) 庆祝成立50周年  
Jan 17, 2025 10:10 HKT/SGT
第34届教育及职业博览今天盛大开幕  
Jan 16, 2025 18:54 HKT/SGT
2025年开门红:中信国际电讯CPC 凭借AI创新能力获得多个奖项  
Jan 16, 2025 14:53 HKT/SGT
华富建业金融成为黄金赞助商  
Jan 16, 2025 12:11 HKT/SGT
李宁品牌成为2025-2028年中国奥委会及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伙伴  
Jan 15, 2025 19:28 HKT/SGT
联控旗下君联资本投资企业布鲁可于港交所成功上市  
Jan 13, 2025 19:21 HKT/SGT
「中国房车第一股」新吉奥房车港股上市:领航全球房车市场新风  
Jan 13, 2025 18:51 HKT/SGT
云米亮相CES 2025 引领净水技术革新  
Jan 10, 2025 21:52 HKT/SGT
汇舸环保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  
Jan 9, 2025 13:20 HKT/SGT
更多新闻发布 >>
 Events:
More events >>
Copyright © 2025 ACN Newswire -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Home | About us | Services | Partners | Events | Login | Contact us | Cookies Policy | Privacy Policy | Disclaimer | Terms of Use | RSS
US: +1 214 890 4418 | China: +86 181 2376 3721 | Hong Kong: +852 8192 4922 | Singapore: +65 6549 7068 | Tokyo: +81 3 6859 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