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香港, 2022年3月14日 - (亚太商讯) -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建筑业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令人瞩目。作为中国建筑工业化的推动者和践行者,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大住工”)以不断升级完善的多元产品矩阵和技术体系,让城乡空间变得更加高效、绿色、环保和可持续。 多元产品体系助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
今年的全国两会,绿色低碳话题的热度依然不减,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就“双碳”提出了多项具体任务。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建筑业如何实现节能降碳受到了广泛关注。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赢得未来的关键抓手。近年来,远大住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通过积累产品和技术优势,持续加大绿色低碳建筑研发力度,在迭代中创造精细化、定制化、差异化的产品,建立了多元产品体系:以远大魔方为代表的模块化建筑,沉耕文旅、公共、办公、医疗等领域,去年实际交付落地项目遍布16个省份;高品质人才公寓产品,助力“十四五”期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有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更具城市特色的智慧驻车综合体产品,着力解决市民出行刚需、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融合新型商业形态,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十四五”期间,国家持续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打造绿色低碳乡村。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对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远大美宅系列针对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硬性需求,在市、县、乡镇各级都已有了良好的应用:多层全装配集成建筑产品的建设效率大幅提升,精装100天内交付,多层小区半年内完整交付;美宅产品精准发力农村自建房市场,不仅切实提升乡村人居品质、助力宜居乡村建设,还建立了建筑产品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B2C商业模式。
从城市到乡村,远大住工绘就中国城乡发展最美底色,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远大住工将民生大计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迈进了高质量发展之路。对此,远大住工董事、总裁唐芬表示:“远大住工从创立以来,无论是推进建筑生产方式的变革,还是研发任何产品和技术,都将节能和环保作为核心宗旨,都希望产业能进一步向绿色可持续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未来也将继续保持绿色科技产品引领,持续为行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产品力升级 推进产业园区人才高地建设
今年全国两会,“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被诸多代表提及。而2021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明确,“十四五”期间,应按照职住平衡原则,支持利用城区、靠近产业园区或交通便利区域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或可将产业园区中工业项目配套建设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占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上限由7%提高到15%,由此促进产城融合,达到供需匹配、职住平衡的基本原则。因此,完善产业园区居住配套、助力人才“安居乐业”受到了广泛关注。
如何“引人、用人、留人”,成为企业、产业园区及各地政府需要共同探索的命题,也成为了远大住工发展的新机遇。目前,远大住工全新升级的高品质青年公寓系列产品,可灵活满足大体量社区化和高端化的租住需求,多层人才公寓50天精装交付,高层人才公寓150天精装交付,能更好更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而以模块化空间产品技术打造的远大魔方人才公寓产品,真正实现“像造车一样造房”“像交车一样交房”,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提升企业人才“吸附力”,有效推动区域发展,让人才高地跃变为创业高地,切实提高城市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除了大幅缩短建设周期外,远大人才公寓系列产品在建筑品质、低碳节能等方面也极具优势:工厂化生产,满足国家现行规范要求;安全绿色环保,拒绝渗漏;模数不变,可任意组合,能更好平衡个性需求与标准化模数之间的成本管理,解决了传统模数建设周期长、成本高、品质低的问题,有效节约了资金和时间。
为实现更高层次的产城融合,达到供需匹配、职住平衡,远大住工在产品力上持续进阶。当下,青年群体已经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青年群体在居住方面,更加看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私密性与社交性。远大住工的人才公寓产品,在满足租赁住房及基础服务配套的前提下,还提供了整层公共区域,打造了丰富的共享空间,集居住与社交于一体。此外,远大住工还以年轻人的需求为中心,丰富园区配套建设,契合差异化、多样化的租赁住房需求,让新市民、青年人留得住、住得好,为更多人点亮美好生活。
话题 Press release summary
部门 Construct, Engineering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5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