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信报财经新闻报道,在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各国高度共识的当下,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促使各行业纷纷加入低碳转型的行列。联想控股(3396.HK)为更好地驱动低碳战略,亦制定2025绿色低碳总体目标,通过持续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积极推动各附属公司实践节能减排行动,响应国家「双碳」目标,迈向企业碳中和,其多年实践荣获《信报财经新闻》ESG表彰计划2023的认证。
联想控股制定2025绿色低碳目标,包括推动旗下联想集团等公司定期展开信息披露;设专门ESG委员会主导气候、相关风险及机遇的讨论;由董事会直接监督ESG绩效,促进气候管理政策和目标的实现;实施多元化管理和应对措施,如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产品研发、绿色建筑和零碳工厂建设、绿色投资等。与此同时,附属公司亦根据其业务性质制定与总体目标相符的减碳目标,为具体减碳措施制定明确方向,共同构建丰富的低碳体系。
打造中国ICT工厂「零碳」标杆
近年如何达致「零碳」成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数据驱动制造」也成为「零碳工厂」发展的大势所趋。联想集团承诺于2050年达成整体价值链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并推进「零碳工厂」转型,其位于武汉的产业基地园区,于整个屋顶约5万平方米面积,按照最大的光伏承载量安装光伏面板,每年生产210万度清洁能源,可满足2000个家庭全年用电量,从根本上减少1104吨碳排放,每年可以节省用电42万度。
此前,中国节能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市能效中心等20多家全球权威机构和领先企业正式发布了「零碳工厂评价规范」团体标准,成为全球首个「零碳工厂」完整、可量化的建设标准和评价细则。联想集团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研究院则进一步联合编制首个ICT行业「零碳工厂」标准,为业界打造了科学的、可复制的零碳制造智能解决方案。
除了由源头推动零碳发展,联想集团天津产业园区更设置「五位一体」的零碳框架,涵盖可再生能源使用、低能耗基础设施、数字化信息平台协同、生产全流程碳排放追踪、碳中和绩效管理,从制造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充分应用绿色技术,最大程度实现园区营运的节能减碳,正符合了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所提出的倡议:「『双碳』目标下,领先的企业需牵头强化能力、完善标准、示范引导,以推动行业、国家乃至国际上工厂低碳、零碳化的发展。」
布局低碳新材料产品 把握清洁技术机遇
绿色新材料是各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另一重要基础,全球各国高度重视新材料与资源、环境和能源的协调发展。近年在各国政策的驱动以及发电成本快速下降的推动下,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步入快速增长阶段。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170GW,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243GW。联想控股旗下国家级「绿色工厂」联泓新科,率先实现EVA光伏胶膜料的国产替代,提升了光伏产业核心原材料的自给程度,更顺利完成EVA装置技术升级扩能改造,今年上半年产量同比增加33%。同时,联泓新科通过持续的工艺优化和技术创新,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联想控股旗下正奇控股设立正奇光能科技,从事高效N型光伏电池片的生产,该项目一期5GW力争今年内建成投产,预测年可新增绿电70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8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00万吨。以上案例不难看出,联想控股在如何推动旗下附属公司将绿色发展与各自业务形态相结合方面,已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推动绿色金融 助力低碳生态
香港作为亚洲主要的绿色债券中心,去年绿色和可持续债券发行量占亚洲的三分一以上,联想控股作为港股大型上市公司,旗下企业亦致力探索绿色金融领域。卢森堡国际银行共设有六只ESG相关投资基金,并持续推出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贷款、气候贷款、环保汽车融资等在内的绿色金融产品。
自2022年5月首次推出绿色债券框架以来,卢森堡国际银行已向投资者发行多笔绿色债券,绿色债券框架已成为其业务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卢森堡国际银行还通过支持新能源公务车辆采购、100%使用可再生电力、提供气候贷款和光伏贷款等方式,助力低碳生态发展。
有业内专家认为,推行ESG最大的挑战是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标准答案,所有企业均在实践中摸索;随着实践经验累积,ESG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才能逐步提升,而ESG标准的规范化是第一步,真正挑战在于执行、落实的细节。在这一方面,联想控股可谓通过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助力可持续发展,推动并实践企业社会责任,从而建立自身长远的品牌价值。
话题 Press release summary
部门 Daily Finance, Daily News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