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한국어 | 日本語
2016年9月7日 15時06分
Share:
國策支撐 銀行業佈局業務轉型
數字技術助推普惠金融政策全面鋪開

香港, 2016年9月7日 - (亞太商訊) - 中國內地居民消費模式愈趨電子化,一般傳統金融服務已無法滿足大衆需求,觸發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日前,據港媒報道,有專家指內地上半年互聯網金融投融資額達610億(人民幣,下同),去年同期錄得的金額為181億元,按年增幅達3.37倍。近年來,許多銀行著力向「輕型銀行」、「智慧銀行」方向發展,開闢了自己的獨特的特色業務。在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的大浪潮下,銀行業亦積極擁抱互聯網,持續金融服務創新。

中國互聯網支付系統用戶人數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4.16億,手機網上支付用戶規模達到3.58億。

麥肯錫報告指出,截至2015年底,中國內地互聯網金融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2至15萬億元,佔GDP的近20%。互聯網金融用戶人數也超過5億成為世界第一。

縣域、小微金融迎發展 新型金融服务需求旺

中國政府對縣域地區金融所實施的政策支持,推動了縣域地區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近日,中國首部《「三農」互聯網金融藍皮書》發佈。《藍皮書》指出,以網絡借貸爲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手段,將成爲緩解中國「三農」金融供給短缺問題的主要出路。隨著中國的城鎮化率不斷提高,縣域地區作為擴大內需、加快城鎮化、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節點,將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

此外,中國的小微企業數量龐大,是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堅實基礎。然而,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並未得到充分滿足。近年來,國務院、中國人民銀行及中國銀監會頒佈了多項政策和措施,鼓勵向小微企業開發及提供創新的金融產品及信貸服務以及增加對小微企業的貸款。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持續發展,大型企業和集團客戶的部分融資需求將從銀行貸款轉向資本市場,小微企業將成為中國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要的客戶群體。

内地银行业與時俱進发展数字技术

內地金融機構積極佈局互聯網金融,創新金融服務以搶佔市場先機。八月末,工行(1398)董事長易會滿於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表示,上半年工行互聯網金融業務增長强勁,工行構建了以三個平台、一個中心(「融e購」、「融e聯」、「融e行」及網絡網路融資中心,英文縮寫e-ICBC)為主體的互聯網金融業務。據工行披露的公開資料顯示,今年6月末,融e行開放式網銀平台移動端客戶達2.15億戶,較上年末增長12.4%。融e購電商平台交易額達6814億元,同比增長233%;融e聯即時通訊平台注册客戶超過3000萬戶。

此外,農業銀行(1288)副行長王緯於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表示,目前銀行有4.8億個人客戶,當中手機客戶達1.5億,銀行現時與144家互聯網機構合作,有非常好的發展基礎,未來會加大力度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除此之外,重慶銀行(1963)、浙商銀行(2016)等在港上市的銀行,亦突出强化「互聯網+」創新,積極拓展網上銀行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

互聯網+金融 推进金融改革不斷創新

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網上付款、移動支付等電子平台服務也日漸成爲風潮。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底,中國互聯網支付系統用戶人數爲4.16億,比上年增長了37%;而移動支付的用戶增長率則達到了65%。中國政府近年出台的相關政策,亦促進了金融改革創新和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更加利好市場對互聯網金融的信心。

銀行業發展新型業務 創新服務模式

目前,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服務企業所提供的主要金融服務包括網上個人貸款、第三方網上及移動支付,以及網上及移動理財等。這些互聯網金融服務企業帶來了創新的服務模式,降低了向大衆提供金融服務的門檻和成本,提升了用戶體驗。

利用迅速發展的數字和移動技術,中國銀行業推出了新型業務、産品和服務平台,包括設立電子商務平台爲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爲其金融産品建立網上銷售平台等。部分商業銀行嘗試運用大數據技術提高其經營效率及風險管理水平。大陸上海交通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所所長羅明雄於「大數據時代的金融服務與創新」論壇表示,今年上半年大陸互聯網投融資幷沒有冷,只是在變化,整個互聯網金融模式,從前幾年的注重商業模式轉往大數據金融方向發展;除了P2P,互聯網保險、金融服務支撐、互聯網證券、眾籌、互聯網理財、支付及貸款等都是互聯網金融的投資業態。中國不斷壯大的用戶群和對移動金融需求的日益凸顯,催生了商業銀行與互聯網公司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全面合作,亦將成為商業銀行轉型的焦點之一。

G20首提數字普惠金融 尋求可持續商業模式

近日,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在杭州召開,中國擔任主席國,數字普惠金融被列爲重要議題之一,《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G20中小企業融資行動計劃落實框架》等三個關于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將提交給峰會討論,通過後將成爲全球普惠金融發展的指引性文件。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發言表示,2015年國務院頒佈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勾勒了未來5年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藍圖。據透露,截止到今年的6月底,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達到了19萬億元,是2010年同期的3倍,共有261萬戶中小企業和1.7億農戶建立了信用檔案,其中46萬戶中小企業和9165萬戶的農戶獲得了信貸支持。由此可見,數字金融及普惠金融是未來行業發展的一大重點。

中小企業及農戶建立信用檔案及獲得信貸支持情況
類別	        中小企業	  農戶
建立信用檔案(戶) 261萬     1.7億
獲得信貸支持(戶) 46萬      9165萬
(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數據來源:2016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

商業銀行力拓縣域市場 構建農村電商生態圈

縣域地區的金融發展勢頭不可小覷,倍受國家重視通過政策的引導,內地一些大型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進一步加大了拓展縣域地區市場的力度,不斷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三農」金融領域方面,自2013年餘額寶的上綫推動了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業態。據悉,阿里巴巴、京東等內地大型電商平台,已開始「跑馬圈地」。預計未來將有一大批「三農」互聯網金融平台湧現。

即將登陸港股市場的大型新股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由郵政集團全資控股,據其上市文件顯示,其戰略定位於服務社區、服務中小企業、服務「三農」。在縣域地區,郵政集團以小型商業超市爲基礎搭建了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幷提供相應的物流服務,農民通過農村電商平台進行交易。郵政儲蓄銀行依托這些小型商業超市,爲其所在區域內農民提供小額取現、開戶辦卡、繳費充值、代收代付等服務。市傳郵儲銀行計劃集資80億至100億美元,折合港幣約624億至780億元,計劃在本月底掛牌買賣。據媒體報道,瑞銀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郵儲銀行爲擁有最健康資産負債表的內銀之一,在聆訊後初步招股書上亦更新今年上半年營運數據,多項表現較其它大型內銀優勝。最大亮點爲6月底止不良貸款率,較3月底時再下降3點子至0.78%,走勢與其它國有銀行的持續上升不同。瑞銀對郵儲銀行估值達3,820億至4,900億元。中金報告表示,該行全國網點逾4萬個,覆蓋內地中西部金融科技發展仍疲弱的地區,故中金以「中國綫下餘額寶」來形容郵儲行網絡及吸儲款的優勢。




話題 Press release summary 部門 Daily Finance, Daily News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Latest Press Releases
Trio AI 建立人工智能超級計算(AISC)卓越夥伴生態格局  
Dec 20, 2024 18:12 HKT/SGT
華泰證券MSCI ESG評級躍升至AAA級 達全球投行最高評級  
Dec 20, 2024 12:26 HKT/SGT
香港地區職業教育服務 共建「一帶一路」職業教育座談會  
Dec 20, 2024 11:39 HKT/SGT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光顧霸王茶姬香港展位 了解內地企業在港發展  
Dec 19, 2024 22:33 HKT/SGT
汽車之家榮膺中國證券「金紫荊獎」「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  
Dec 19, 2024 21:18 HKT/SGT
中國電力摘中國證券「金紫荊獎」兩項殊榮  
Dec 19, 2024 21:07 HKT/SGT
利亞德榮膺中國證券金紫荊獎「卓越上市公司」大獎  
Dec 19, 2024 20:36 HKT/SGT
展現卓越經營與治理成果 華電國際獲「金紫荊」雙獎  
Dec 19, 2024 20:13 HKT/SGT
AEON信貸財務二零二四/二五年度首九個月收入增長9.4%至13.046億港元  
Dec 19, 2024 19:48 HKT/SGT
引領功率半導體市場變革 氮化鎵龍頭英諾賽科港股招股中  
Dec 19, 2024 19:26 HKT/SGT
更多新聞發布 >>
 Events:
More events >>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Home | About us | Services | Partners | Events | Login | Contact us | Cookies Policy | Privacy Policy | Disclaimer | Terms of Use | RSS
US: +1 214 890 4418 | China: +86 181 2376 3721 | Hong Kong: +852 8192 4922 | Singapore: +65 6549 7068 | Tokyo: +81 3 6859 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