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 2020年12月18日 - (亞太商訊) - 由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01688.CH; 6886.HK; HTSC.LI;「華泰證券」)、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中華環保基金會、北京大學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能源環境中心聯合主辦,旨在推動資本市場與生態保護對話的「一個長江」可持續發展論壇成功在北京舉行。來自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上交所、北京大學、中科院、環保組織與實體經濟、金融業的代表,共同探索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投資中的生態環境准入機制,完善數據平台工具的應用。
近年來,破壞生態環境、對瀕危物種棲息地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投資項目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環保部門的監察、民間組織的反對以及媒體質疑之下,一些破壞生物多樣性的重大工程被迫中止,金融業和實體企業均遭受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和聲譽危機。在綠色發展成爲全社會共識的當下, ESG投資也受到資本市場越來越多的關注。
「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環境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了重大的風險,也對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包括企業在內的社會各界,應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助力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雙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在視頻致辭中說道。
「金融行業的參與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至關重要,但如何在ESG投資中充分體現對於生物多樣性的關注,目前缺乏足夠的討論。」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二級巡視員、CBD COP15中方談判代表劉寧在論壇上表示。「國內ESG投資最大的制約因素之一是訊息缺乏,尤其是生物多樣性相關訊息。希望上市公司、科研機構嘗試更多生物多樣性方面的信息披露,能夠在投資領域逐步完善生物多樣性的准入標準,對影響生物多樣性的潛在項目進行充分論證。例如在重要區域,生物多樣性不僅被納入環境影響評價,而且在程序中也應該具有非常關鍵的地位。」
華泰證券研究所聯席負責人張光耀在論壇致辭中表示,中國作爲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等方面存在諸多有別於發達國家的地方,需要有自己的工具和方法去認識和評價企業,解決ESG投資决策的現實障礙。
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發展部總監助理、世界交易所聯合會可持續工作組副主席李瑩瑩在主旨演講中表示,生物多樣性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金融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綠色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全球ESG投資規模保持高速增長,今年二季度末,中國成爲歐洲和美國之外規模最大的被動型可持續發展基金市場。交易所是連接投資者和上市公司的橋梁,在ESG生態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上交所近年來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貫徹和落實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上交所自身也在實行ESG理念,積極參與國際可持續發展披露標準制定。未來將持續做好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工作,爲實現中國2060碳中和目標與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北京大學教授、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創始人呂植,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歐陽志雲、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創始人、主任馬軍,MSCI ESG 研究部亞太區主管王曉書等專家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上市公司環境表現與ESG評級等議題作了主題分享。在圓桌對話環節,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環保組織與上市公司、境內外資管機構代表對ESG投資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規則、投資應用和在地探索實踐進行了深入討論。
本次論壇還發佈了生物多樣性影響評估(BIA)工具,基於生物多樣性和建設項目環評訊息,爲建設、投資、規劃等單位提供生物多樣性影響查詢和評估。目前已聚合了超過30萬個物種分佈數據,1,100多個各類型自然保護地數據,以及超過18萬個環評建設項目訊息,將爲ESG評級中的生物多樣性指標提供基礎數據支撑,用於評估投資項目可能帶來的生物多樣性和金融風險。
關於華泰證券 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華泰證券」或「公司」)是一家領先的科技驅動型綜合證券集團。自1991年成立以來,華泰證券積極把握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在業內率先以金融科技助力轉型,用全業務鏈服務體系爲個人和機構客戶提供專業、多元的證券金融服務,綜合實力和品牌影響力位居國內證券業第一方陣,步入國際化發展的全新階段。如需瞭解更多訊息,請瀏覽www.htsc.com。
話題 Press release summary
部門 Daily Finance, Daily News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