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한국어 | 日本語
2021年8月27日 11時22分
Share:
五菱汽車多方訂單相繼落地新能源汽車業務向榮 獲頭部券商看好

香港, 2021年8月27日 - (亞太商訊) - 8月11日,知名汽車博主名車縱橫在微博發佈了一張美國時代廣場的廣告圖。廣告中主打的汽車與五菱新能源物流車EV50高度相似,引發網友熱議。網友甚至猜測美國廠商是否山寨了中國的五菱。





事情在第二天7點多的時候真相大白。廣西汽車集團官方微博表示,這款車由五菱汽車(00305.HK)下屬企業五菱工業公司生產。據五菱汽車在全景網投資者互動平臺上的回復,五菱汽車負責定制生產整車大部分總成配件,ELMS公司負責美國法規的解讀和技術把關,並負責在美銷售和開發費用。

而除了與ELMS公司的合作,五菱汽車新能源汽車業務還與日本ASF公司、浙江蜂網集采達成合作,且有訂單落地。

五菱汽車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頻頻發力,通過大力研發,推出新能源物流車、純電動巡邏車、純電動觀光車及5G智能駕駛觀光車等系列產品。其中多款產品相繼獲行業大獎。

2021年五菱汽車先舊後新配售融資約5.5億元,繼續加碼電動物流車研發專案。基於公司新能源汽車持續向榮的基本面,資本市場對五菱汽車前景看好。

多方訂單相繼落地

從五菱工業瞭解到,ELMS公司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投放的小型商用電動車與EV50為同平臺產品,是EV50車型的升級版。

ELMS公司全稱為ELECTRIC LAST MILE,INC,註冊資金為10億美元,是納斯達克上市公司。ELMS公司專注於提供北美(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最後一公里”物流解決方案(物流工具供應和物流產業鏈解決方案),目前同步在密西根、印第安那、加州開展業務。

ELMS公司與五菱工業合作的主要形式為,ELMS公司負責投資對EV50車型進行美國法規適應性開發,五菱和ELMS公司共用車輛的開發成果。由五菱進行定制生產,ELMS公司負責銷售。北美市場(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由ELMS公司主導銷售和推廣,五菱提供商務政策、售後等相關支持,其他海外市場則由五菱和ELMS共同銷售。

五菱為ELMS公司開發的小型商用車採用寧德時代的電池、五菱柳機的電機和電控,續航里程達到300km/h,載貨空間達到5.2m³,載重量超過1噸。車子充電時間慢充使用6.6kw充電機可控制在8個小時之內,快充可實現3-4個小時充滿電,適合城市和城際物流配送使用。

ELMS公司給五菱的銷量計畫是5年14萬台,其中2021年1200台,2022年1.5萬台,2023年2.5萬台。目前300輛訂單正在生產交付中。另外,雙方也有計劃開展五菱全系列產品大部分散件組裝的合作。

公開資料顯示,五菱工業為上市公司五菱汽車的控股子公司,五菱汽車持股60.9%,廣西汽車持有39.1%。

其實除了與美國ELMS公司合作,五菱汽車近期在日本及國內市場中均有斬獲。

日本第二大快遞物流集團SG控股旗下佐川急便快遞於近期宣佈,將把由日本ASF株式會社交付的約7200輛輕型燃油汽車轉為小型電動汽車。這批電動汽車將委託五菱工業進行定制生產。

在雙方高層多次磋商後,已初步達成3萬輛新能源物流車的採購意向。

五菱汽車已開始規劃在日本與ASF共同建立售後服務合作模式,並按日本法規申請相關檢驗認證。預計首批新能源車產品于明年下半年交付。

五菱汽車表示,美國ELMS公司和日本ASF公司之所以選擇與公司合作,是因為五菱工業具備超過30年的整車製造經驗、強大的整車集成能力和供應鏈體系。在新能源物流車領域,五菱工業有著深入的研究和實踐,開發能力及回應效率方面優勢明顯。美國本國汽車廠商較少涉足小型商用電動車領域。雖然日本車企在開發小型汽車頗有心得,但在純電動汽車方面卻鮮有涉足。

而在國內,五菱汽車於6月11日發佈自願公告,宣佈公司與浙江蜂網集采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書。將在新能源物流車集中採購推廣方面達成密切合作,雙方將基於各自核心優勢,共同促進新能源物流車在快遞物流行業的普及應用。

公開資料顯示,蜂網集采由順豐速運、申通快遞、韻達速遞、圓通速遞、中通快遞和桐廬縣人民政府共同發起成立。旗下設立中國快遞物流裝備物資集中採購交易中心,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模式為快遞物流企業與裝備物資供應商提供採購資訊、銷售管道和配套服務。

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迅猛

五菱汽車從事汽車零部件、汽車動力系統及商用整車的銷售及製造業務。公司是上汽通用五菱的主要供應商。

國泰君安研報顯示,來自上汽通用五菱的收入在2020 年占五菱汽車總額的48.0%。隨著宏光MINIEV,五菱凱捷、新寶駿等汽車銷量上升,五菱汽車的業績也水漲船高。

WAYS資料顯示,上汽通用五菱在2021年上半年以17.38萬輛的純電動車銷售位列純電動市場排名第一,而五菱新能源車的銷量擔當車型五菱宏光MINI的電驅動橋則由五菱汽車100%配比供應。隨著五菱新能源車零部件業務拓展,預計到2022年,五菱汽車在新能源動力系統方面的業務量會有更大提升。

而在新能源汽車業務方面,五菱汽車2020年實現約7000輛電動車銷售,其中包括4706輛電動物流車。2020年推出的五菱新能源物流車已經拿下超過10%的市場份額。

除此之外,五菱微卡、五菱電卡貨櫃車及五菱EV80在2020年第五屆新能源物流車挑戰賽中,一舉斬獲11項行業大獎。可見五菱汽車在能源物流車領域的領先實力。

公司2020年研發費用為2.05億元,是近三年來的最高水準。2021年,五菱汽車根據配售及認購協定的條款及條件成功按每股2.47港元,向不少於六名承配人配售合計2.23億股配售股份,融資約5.5億元繼續加碼電動物流車研發項目,研發實力預計將有進一步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五菱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了整車製造與定制研發業務的並舉,這與比富士康新能源汽車的代工線路有明顯不同。

頭部券商看好

基於公司新能源汽車持續向榮的基本面,資本市場對五菱汽車前景看好。

5月27日,包括五菱汽車在內的45只個股獲納入MSCI中國小型指數。MSCI中國小型指數旨在衡量中國市場小型股板塊的表現,涵蓋具有良好經營業績和發展潛力的中國公司。此舉有助於公司進一步成為國際投資者的投資標的,從而引入更多元化的優質投資者,預期將提升公司的聲譽及股票流動性。

頭部券商國泰君安證券於6月2日發佈研報,預計 2021 年至 2023 年股東利潤分別為人民幣 1.97 億元/人民幣 2.56 億元/人民幣3.50 億元。預計 2021 年至2023 年的收入將分別同比增長 31.4%/ 18.5%/ 19.2%。

國泰君安證券判斷,政府非常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電動物流卡車有望比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更快的滲透率。農村地區是藍海,特別是對於新能源車。新能源物流卡車將成為增速最快的細分市場之一,據《發展規劃》,2021 年起,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輕型/小型物流與配送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 80%。預計到 2025 年,滲透率將由 2020 年的僅 4%達到 23%,高於 20%的整體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目標。

来源:财联社

話題 Press release summary 部門 Automotive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Latest Press Releases
福瑞泰克赴港IPO 上汽北汽東風吉利等多家頭部車企為股東  
Nov 25, 2024 14:59 HKT/SGT
標普高度評價復星重返美元債  
Nov 25, 2024 09:48 HKT/SGT
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合併新進展 協同效應位居行業第一  
Nov 24, 2024 18:10 HKT/SGT
Daeshin MC Co., Ltd. 推出清潔解決方案 從工業現場到公共設施營造宜人的室內環境  
Nov 24, 2024 08:00 HKT/SGT
達豐設備服務有限公司 公佈2024/25中期業績  
Nov 22, 2024 19:18 HKT/SGT
透雲生物萊茵衣藻獲國家衛健委新用途許可  
Nov 22, 2024 14:42 HKT/SGT
雅各臣公佈二零二五財年中期業績 持續經營業務溢利飈升44.2%  
Nov 22, 2024 10:00 HKT/SGT
每個人都需要一場《破-地獄》- 當我們談論死亡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Nov 20, 2024 22:16 HKT/SGT
「Yahoo Finance Invest Asia 2024:投資變革與突破 - 開創嶄新視野」盛大舉行  
Nov 20, 2024 19:56 HKT/SGT
愛康醫療三度榮膺北京市科技一等獎 推動髖關節發育不良診療技術革新  
Nov 20, 2024 19:35 HKT/SGT
更多新聞發布 >>
 Events:
More events >>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Home | About us | Services | Partners | Events | Login | Contact us | Cookies Policy | Privacy Policy | Disclaimer | Terms of Use | RSS
US: +1 214 890 4418 | China: +86 181 2376 3721 | Hong Kong: +852 8192 4922 | Singapore: +65 6549 7068 | Tokyo: +81 3 6859 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