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業務受職業教育新政全面利好 業績錄得上市以來最優成績 收入同比大增56.4%至約人民幣1,251.6百萬元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經調整淨利潤同比大增48.7%至約人民幣459.7百萬元 |
香港, 2021年11月16日 - (亞太商訊) - 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最大的民辦商科職業教育集團中滙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中滙集團」或「本集團」,股票編號:0382.HK)欣然公佈截至2021年8月31日止年度(「回顧期」)業績。回顧期內,本集團運營8所教育機構,分別為位於中國廣東省的廣州華商學院(「華商學院」)、廣州華商職業學院(「華商職業學院」);位於中國四川省的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城市職業學院」)、四川城市技師學院(「城市技師學院」);位於中國香港的大灣區商學院GBA Business School(「GBABS」);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的澳洲國際商學院Global Business College of Australia(「GBCA」)、澳大利亞中滙學院Edvantage Institute Australia(「EIA」);以及位於新加坡市區的新加坡中滙學院Edvantage Institute (Singapore)(「EIS」)。
業績亮點(截至2021年8月31日止年度) -- 收入同比增長56.4%至約1,251.6百萬元(人民幣,下同); -- 毛利同比增長59.2%至約630.9百萬元;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經調整淨利潤1同比增長48.7%至約459.7百萬元; -- 每股基本盈利同比增長37.5%至39.42分; -- 建議派發末期每股股息8.4港仙;全年分紅比率30%; -- 在校學生人數同比增長74.4%至61,829人。 附注:(1)截至2021年8月31日止年度,本公司擁有人應佔經調整淨利潤按就匯兌虧損淨額約25.8百萬元、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約20.2百萬元及非控股權益應占年內利潤約56.0百萬元的影響調整年內利潤約469.7百萬元厘定。
回顧期內,本集團收入同比增長56.4%至約1,251.6百萬元;毛利同比增長59.2%至約630.9百萬元;本公司擁有人應佔經調整淨利潤則同比增長48.7%至約459.7百萬元;每股基本盈利同比增長37.5%至39.42分;在校學生人數約61,829人,同比增長74.4%。本集團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每股股息8.4港仙,連同中期每股股息5.5港仙,全年分紅比率為30%。本集團2021財年年度業績錄得上市以來最優成績,主要原因為原有業務(即華商學院、華商職業學院、GBCA、EIA及EIS)的學生人數及學費水平穩步提升,以及新收購學校(即城市職業學院和城市技師學院)帶來的業績貢獻。
業務進展 緊跟國策辦學 職業教育新政全面利好中滙旗下所處賽道 於回顧期內,國家頻密出台多項政策支持和鼓勵職業教育發展。其中,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支持與鼓勵上市公司、行業龍頭舉辦職業教育,鼓勵應用型本科學校開展職業本科教育,並量化職教本科招生規模及到2035年技能型社會基本建成的遠景目標。國家政策對職業教育釋放正面信號,本集團旗下業務均為國家鼓勵之職業教育業務範疇。此外,本集團旗下中國學校佈局於大灣區及成渝經濟圈,均為經濟發展強勁、適齡生源紅利持續增長,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偏低及議價能力有空間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之優勢區域,總結來說,行業政策及區域政策全面利好本集團所處賽道之長遠可持續發展。
堅持高質量高合規特色辦學 師資方面,本集團以「人才強校」戰略引領師資發展,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新滋院士、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萊恩教授等知名權威的頂級校領導團隊以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本集團旗下廣東省和四川省學校教師隊伍中副高以上職稱比例近30%以上,碩士以上學歷近55%,擁有博士學歷教師百餘人,同時柔性引進近百餘名來自中山大學、暨南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及商湯等知名高校教師及行業專家。此外,教學設施方面,本集團堅持以高標準、高配置、高水平逐年新增和改建實驗室,持續打造高標準應用型培養模式,以支援實踐教學及培養應用型高端人才。
緊貼市場 跨專業多學科協調發展 本集團緊貼社會與市場需求,不斷豐富專業設置,逐漸形成以新商科為主,新工科、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創意、大健康及師範類等多個學科協同發展的優勢專業群。其中,人才需求旺盛的「大健康」相關職業教育業務發展迅猛,得益於「醫商結合」的特色辦學模式,和產教融合的校企優勢互補,大健康相關專業學生規模發展迅速。在學歷職業教育方面,本集團旗下廣東省和四川省學校之大健康相關專業學歷職業教育學生人數達4,400餘人,其中廣東省學校健康醫學院學生規模快速擴大,學生人數從2019年9月開始招生的100餘人大幅增至1,000餘人;在非學歷職業教育方面,廣東省和四川省學校均開設大健康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課程及舉辦各類相關比賽等,為社會大健康領域培養及輸送更多高端技能型人才。
強強聯合 產教融合深度拓展 本集團旗下學校積極貫徹超前落實「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方針,已先後與700多家知名龍頭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如華為、百度、金蝶、商湯、京東及成都地鐵等。以訂單班、共建產業學院等合作方式,打造涵蓋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實驗基地、實習就業、社會服務、市場品牌等方向的全體系建設,從而實現學生、學校、企業、市場四方共贏可持續性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路線。
國內外辦學獲高效突破 於回顧期內,本集團於大灣區的教學版圖得到進一步的拓展。於2021年9月,本集團旗下位於中國香港的大灣區商學院已正式開幕,開幕當日與大灣區企業家聯盟和數碼港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大灣區商學院自成立以來已舉辦了《大灣區戰略新思維》高峰會系列等活動,未來將擔「超級橋樑」的角色,與大灣區內更多學術機構及公私營機構合作,逐步開辦行政人員證書/文憑、工商管理碩士、高級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及工商管理博士等課程,為大灣區培育出類拔萃的領袖和人才。
此外,本集團旗下廣東省學校四會和新會校區拓展順利。隨著兩個校區陸續投入使用,未來本集團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辦學容量有較為可觀的擴展空間。
疫情無阻礙國際化辦學 國內外學校高度融合 本集團是中國第一家於海外自辦學校的民辦職業教育集團,海外業務均為輕資產運營模式。旗下的海外學校不僅於當地運營穩健,三所學校GBCA、EIA、EIS涵蓋學歷及非學歷職業教育,且均有招收本地及海外學生的資質,其中EIA提供本科及碩士學歷課程並擁有頒發相應學位資質。此外,海外學校與中國學校高度融合,積極提供覆蓋學歷及非學歷職業教育層面的國際化線上課程,在語言能力、綜合能力及就業能力等多方面賦能中國學校學生,國際化教育服務並無受到疫情的影響。本集團相信高質量的國際化教學服務可以持續不斷強化中滙的教育品牌,從而議價能力得到可持續性提升。
中滙教育品牌效應日益凸顯 升學方面,近兩年本集團累計輸送近百名畢業生入讀QS世界排名前100的海外知名高校碩士及博士。就業和創業方面也非常亮眼,近5年,本集團有近500名學生就職於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近3,000人進入到世界500強和中國100強企業,近2,500人進入到新經濟獨角獸及各類知名金融機構工作。學校順應高等教育發展需要,深入貫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立創新創業二級學院及成立華商眾創孵化基地,舉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及開設相關輔導,近5屆畢業生創始多家優質公司,同時在各類國家級和省級雙創競賽中斬獲多項國家級大獎。
本集團旗下學校辦學成果屢獲突破。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華商學院於2021年5月獲批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是廣東省首批8所民辦入選院校之一;華商職業學院近2年發展取得質量和規模的雙突破,招生情況及升學率在廣東省同類型院校中遙遙領先。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在2020中國民辦高職高專綜合實力排行榜四川省第一,且為「十三五」規劃升本院校,辦學條件優越。城市技師學院得益於暢通的學歷提升通道和廣闊的就業前景,招生可觀,深受家長和學生認可。
發展戰略及目標 本集團自辦學以來,一直緊跟國策,緊貼市場,堅持高合規高質量辦學原則,以品牌戰略、人才戰略及並購戰略作為三大發展戰略。旗下的學歷職業教育和非學歷職業教育將一如既往通過內生外延,輕資產與重資產結合的發展策略,以實現持續穩定高質量發展。此外,本集團旗下院校也將與各行業龍頭企業共建高質量、緊貼市場需求的產業學院、職教聯盟或職教集團,從而為股東持續創造價值。
關於中滙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中滙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本集團」,股票編號:0382.HK)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民辦商科職業教育集團,及教育行業中拓展國際市場的早期先行者,於2019年7月16日在香港主板上市。截至2021年8月31日止,本集團的在校學生人數近6.2萬人,旗下擁有8間民辦教育機構。分別為位於中國廣東省的廣州華商學院(應用型本科)、廣州華商職業學院(高等學歷職業教育);位於中國四川省的四川城市職業學院(高等學歷職業教育)、四川城市技師學院(中等學歷職業教育);位於中國香港的大灣區商學院 GBA Business School (GBABS);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的澳洲國際商學院Global Business College of Australia (GBCA)、澳洲中滙學院Edvantage Institute Australia(EIA);以及位於新加坡市區的新加坡中滙學院Edvantage Institute (Singapore) (EIS)。
話題 Press release summary
來源 Edvantage Group Holdings Limited
部門 Education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5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