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한국어 | 日本語
2015年3月30日 11時00分
Share:
核心技術 自主創新——打造中國軌道交通「神經中樞」

香港, 2015年3月30日 - (亞太商訊) - 據《新報》報導,隨著互聯網發展愈加迅速,今年國策亦紛紛「觸網」,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日前闭幕的兩會上明確指出,工業化需和資訊化融合,重點發展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十大領域,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提升製造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同時,亦要推動產業結及高新技術構邁向中高端,促進工業化和資訊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路化等技術,著力在關鍵領域搶佔先機、取得突破。

基於這一指導思想,第十屆中國國際軌道交通展將於下月初在上海舉行,為國內外廠商和買家創造資訊、技術、商貿等交流平台。隨著中國軌道交通的長足發展,高密度的軌道運載對其控制系統的安全性及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通信信號系統作為軌道交通的「神經中樞」,是保障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的核心技術。

中國的軌道交通控制系統技術經過多年發展,成績斐然。高速鐵路領域,中國目前擁有世界最先進的CTCS-3級列車控制系統和1.6萬公里的成熟運營經驗。此外,於城市軌道交通領域,中國亦已成功掌握目前世界最先進的CBTC系統,國產技術已領跑世界軌道交通控制系統領域。

中國軌道交通通信信號技術發展迅速

20世紀90年代,中國各地應用的主流通信信號控制系統大多是國外品牌。然而,國外系統售價昂貴,二次開發受諸多限制,對基礎建設亦要求較高,不符合中國大多數項目的需求,且當時的國內信號系統普遍存在科研水平不高、標準符合度差、功能單一等問題。

近年來,經過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中國軌道交通技術在高速鐵路領域率先實現了多項突破,技術研發水平不斷提升、生産製造和施工安裝的裝備與手段已成長為世界一流水平,具備了一站式服務能力。中國自主開發成功的軌道交通信號技術,也已經成功應用於全國鐵路及城市軌道的交通建設。

去年10月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現代化鐵路技術裝備展覽,會上中國軌道交通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展出了豐碩成果,其中包括CTCS-3級、CTCTS-2級+ATO列車控制系統、FZK-CTC分散自律調度集中系統、編組站綜合自動化系統、TD-LTE高速列車車地通信系統解決方案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的現代化通信信號技術與裝備安全技術標準領先世界。

今年1月底,中國科技部高新司曾召開「城市軌道交通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籌備工作研討會」。城市軌道交通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籌建,將進一步支撐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産業的可持續發展與「走出去」戰略實施。

城市軌道通信信號技術協同創新

在現代先進的城市軌道通信信號技術中,不可不提CBTC技術。CBTC(移動閉塞信號系統)是基於無綫通信的列車自動控制系統,可以減少列車間運行間隔,提高運輸能力。相比傳統的城軌控制系統,CBTC系統資訊傳輸流量大、效率高、速度快,並且容易適應不同車型、車速、運量、牽引方式的列車,相容性強。它的特點是用無線通訊媒體來實現列車和地面的雙向通信。

CBTC系統制式複雜,簡單來說,就是大大小小的軌道交通設備都在被一條看不見的「線」連通並實現綜合調度。這條「線」就是CBTC信號系統。大到每條線路上的列車啟動停靠,小到每輛列車的車門開關,都依靠它控制,堪稱地鐵的「中樞神經」。

2014年,中國自主研製開發的CBTC系統已經能夠滿足高密度列車動態追蹤間隔控制、速度安全防護控制、高精度列車安全定位、功能安全資料雙向通信、安全電腦設計等5大制約著國內軌道交通信號技術發展的關鍵技術要求。該系統的最小發車間隔可以縮短到90秒。與此前引進國外的同類産品相比,該技術安全、高效,更符合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的需求。

按照「一二五」規劃,今年中國將建成地鐵93條,總里程2,700公里。2011年至2015年的地鐵建設投資規劃額超過1萬億元。另外,在鐵路建設方面,根據中鐵總公司規劃,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運里程將達到12萬公里以上,總投資預估超過5萬億元。軌道交通通信信號產業未來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具備核心技術優勢的相關企業,前景值得期待。

高鐵、城鐵雙軌並進 國產技術領先世界

運輸業是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基礎,中國軌道交通系統龐大,運營里程居世界前列。經過六次鐵路大提速的技術儲備及升級,中國列控系統水平不斷進步。在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領域,經過引進、消化、吸收外國技術並且同時堅持自主創新,中國的列控系統成績斐然。目前,國產的C2和C3系統已可以滿足時速高達200至350公里的不同線路模式的列車運行需要。其中,以C3技術為代表的中國高鐵列控技術領先世界。

中國的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核心技術長期以來被外國廠商壟斷,中國地鐵CBTC系統基本依賴進口。然而,從外國廠商直接引進該系統,建設及運營成本巨大,未來進一步升級改造亦十分不便。此外,中國城市的不同地鐵線路之間不能實現「互通互聯」,即無法直接轉乘,乘客需要步行轉乘,亦是由於早前不同線路之間引進的CBTC系統制式不同的緣故。故如何依託成熟的高鐵列控系統,自主研發應用於城市軌道交通的CBTC系統,並成功投入運營是中國軌道交通信號的必然發展趨勢。

受惠政策支持 科研投入加大

近年,中國的科技創新投入不斷增加,政府先後出台了《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及《戰略性新興産業「十二五」規劃》等一系列保護自主創新技術和産品的政策法規。受惠於國家科技驅動、轉型發展的良好契機,中國將高鐵領域日趨成熟的技術進一步延伸,發展至城市軌道技術,尤其是CBTC和城轨列控互联互通技術,中國企業加緊科技攻關,抓緊解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互通互聯」問題,取得了傲人成績。

目前,中國國產的CBTC系統技術,與移動閉塞的列車安全防護、自動駕駛的系統技術,基於該系統技術,構建的基於無線的CBTC應用於城市軌道交通,滿足了城市軌道交通行車密度高、客運量大,安全、自動化程度要求高的迫切需求。

數字化、智慧化和資訊化是軌道交通技術發展的方向。中國國家發改委於2014年10月發出《關於請組織申報城市軌道交通創新能力建設專項的通知》,計劃未來2至3年,建成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測試、車輛系統集成、列車通信與運行控制、系統安全保障、工程建設工藝與技術等創新平台,爲城市軌道交通相關技術創新提供支撐和服務。

CBTC相比傳統城市軌道通信信號系統的特性:
1、不需繁雜的電纜,轉而以無線通訊系統代替,減少電纜鋪設及維護成本;
2、可以實現車輛與控制中心的雙向通信,大幅度提高了列車區間通過能力;
3、資訊傳輸流量大、效率高、速度快,容易實現移動自動閉塞系統;
4、容易適應各種車型、不同車速、不同運量、不同牽引方式的列車,相容性強;
5、可以將資訊分類傳輸,集中發送和集中處理,提高調度中心工作效率。

*CTCS是(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的英文縮寫,意為中國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有兩個核心子系統,即車載子系統和地面子系統。
*ATO是 (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的英文縮寫,意為列車自動運行。


Top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ectors: Design Process, Electronics, Logistics & Supply Chain, IT Individual, Science & Research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Latest Press Releases
達豐設備服務有限公司 公佈2024/25中期業績  
Nov 22, 2024 19:18 HKT/SGT
透雲生物萊茵衣藻獲國家衛健委新用途許可  
Nov 22, 2024 14:42 HKT/SGT
雅各臣公佈二零二五財年中期業績 持續經營業務溢利飈升44.2%  
Nov 22, 2024 10:00 HKT/SGT
每個人都需要一場《破-地獄》- 當我們談論死亡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Nov 20, 2024 22:16 HKT/SGT
「Yahoo Finance Invest Asia 2024:投資變革與突破 - 開創嶄新視野」盛大舉行  
Nov 20, 2024 19:56 HKT/SGT
愛康醫療三度榮膺北京市科技一等獎 推動髖關節發育不良診療技術革新  
Nov 20, 2024 19:35 HKT/SGT
第14屆「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圓滿結束  
Nov 19, 2024 22:16 HKT/SGT
健倍苗苗公佈二零二五財年中期業績 純利飆升53.4%至95.9百萬港元  
Nov 19, 2024 20:39 HKT/SGT
第四範式前三季度平臺業務增長50.2% 超40款AI產品提供強增長動力  
Nov 19, 2024 19:37 HKT/SGT
可持續內生增長 晶科電子處價值窪地  
Nov 19, 2024 18:35 HKT/SGT
更多新聞發布 >>
 Events:
More events >>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Home | About us | Services | Partners | Events | Login | Contact us | Cookies Policy | Privacy Policy | Disclaimer | Terms of Use | RSS
US: +1 214 890 4418 | China: +86 181 2376 3721 | Hong Kong: +852 8192 4922 | Singapore: +65 6549 7068 | Tokyo: +81 3 6859 8575